标签归档:google阅读器

再见GoogleReader,不要怀念

QQ20130701-2

我的GoogleReader显示,「Since November 5, 2008 you have read a total of 299,994 items.」

这个数字,将在今天,永远停止了。

一直以来,我每天会至少花2个完整的小时在这个产品上,也是因为这个产品的存在, 开始写博客。

现在,Google关掉了这个产品,关的挺好的。

越来越少的人写博客,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阅读超过100个字的内容,越来越多的阅读是在拉屎的时候完成的,越来越多的信息不再以文字为载体…..

接受改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所以,对GoogleReader说声谢谢,不需要怀念。

其实,完全没必要急匆匆的寻找GoogleReader的替代品。

这就好比,你喜欢一个女人,这女人也曾经喜欢你,但是,她还是嫁做他人妇。你伤痛欲绝,你到处寻找跟她长相类似的姑娘,这,完全没必要,活在回忆里,没劲!

信息一直存在,只是换了展示形式罢了。

之前,我在Wordpress里写博客,写到GFW的时候,整个域名都被封掉;

现在,我在微信里写博客,写到敏感点的时候,文章发不出来。

你看,其实一切都没什么变化啊。去寻找一个更适合你的姿势,而不是去寻找一个类似的姿势。

再见,Googlereader,谢谢你带来的福祉。

对google阅读器共享设计的再讨论

题接上篇,稻草同学在早上睡醒后告诉我他又发现了一个关于google reader的小细节,于是,我们继续了昨晚的讨论。

如上图,google reader的共享功能从浅到深可以这么划分:
1)share(共享):仅仅是做一个共享,比add star(加星)更宽泛一些的标记。加星的内容是仅仅自己可以查看的内容,(加星的内容好像是有数量限制的?);而共享则是共享给好友、以及订阅了
你的共享feed的人,这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标记。
2)共享且添加评论(share+add comment):在点击完share(共享)按钮之后,在他的上面会立刻出现一个“add comment”的超链接,点击这个超链接可以添加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这个comment是仅你的好友可见的。通过这种方式,你共享的内容被投递成2个 部分,你的共享订阅者只能看到你共享的文章,而你的好友可以看到你共享的文章和你的评论
3)带备注的共享(share with note):点击按钮之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添加你的共享评论、默认已勾选的“add to share items”和文字链的“add tags”。如果勾选add to share items的话会出现在shared栏目以及网页中,你的共享订阅者和你的好友都可以看到你对这篇文章的共享评论。
4)仅共享给自己的可带备注的共享:点击share with note,如果不勾选add to share items的话,他会神奇的出现在了左侧的“Notes”栏目里,且仅仅是自己可见,其他人都无法看到这项内容。同时你也可以对这次的动作添加Tag,这 里的Tag貌似是针对Notes的tag和文章的Tag是有分别的?

继续对Notes里的内容进行操作,点击某个noted项目下的“Delete”按钮,如果该noted项目中含有评论内容则是删除了该评论内容,同时很 牛逼的是在网页中这个评论内容也被删除了!(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共享是一个后台动作,而共享项目是一个前台的静态显示,当后台操作改变的时候前台也随之发生 了改变),如果是没有评论内容的noted,则是直接把该noted从Notes栏目中移除。

好了,总结一下:
按照google的逻辑,实际上他把共享做了细分:给自己的共享(add star和Notes)、给朋友和大家的共享(share)、给朋友的带评论的共享(share+add comment)、给大家的带评论的共享(share with note),这个圈子是一点点的扩展的。
google把共享的对象也进行了划分:自己、朋友和所有人,对于投递给朋友的共享内容google认为是一个动态的值得探讨的内容,所以可以添加评论;而对于投递给所有人的共享google认为这只是一个静态的展示就已经OK了。同时google还认为这种对共享的评论是可以随时更改的,你可以随时的编辑和删除你的共享评论,同时在前台的显示也会随之更新。
此外,google把阅读的范围进行了扩展,google认为不仅仅是feed里的内容还包括那些不存在feed的内容也可以被分享出来,通过Notes的方式Note in reader可以把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分享和传播。
这是一个足够完整的产品体系,add star和tag方便用户进行检索;sahre和note方便用户进行传播和讨论,用户的整个行为都被包含进来了。google以一篇文章为诱因,以共享评论做依托,以好友间的主动传播作为手段,实现了对信息的聚合。

几点疑问:
1)加星标、备注、加标签之间是否存在可以合并的因素和关系呢?
2)阅读器中的Note和gooogle记事本之间是否存在交集,是否可以合并呢?
3)是否有人考虑过把google reader中的这些评论聚合起来呢?

google阅读器的一个逻辑错误

看坏人同学的google reader分享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丫分享的文章都是出现2次的,一次是分享一次是有备注的分享。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他使用的是中文的阅读器(BS一下,坏人好像都是使用中文的google产品),且确实是先点击了分享,再点击了分享备注添加内容的。坏人振振有词的说了一下他的使用流程:看完文章先点“共享”进行一次分享mark之,然后再点“共享备注”添加一下自己的评论。这个流程看似很顺畅,但是产出的结果是,在push给好友的分享结果里,这篇文章是出现2次的(点此围观坏人的分享),google的这种做法造成了阅读器中的信息重复。
看了一圈自己的还有其他使用英文版阅读器的同学的分享,基本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在英文版里“共享”这按钮叫做“share”、“共享备注”这个按钮叫做“share with note”;看来问题是出在对“share with note”这个按钮的翻译了,这个按钮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带备注的共享”而不是简单的“共享备注”。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共享备注”应该是对共享的备注,那么先点击“共享”按钮,之后再对这个共享做一次备注,这样的逻辑应该是没有问题;而如果翻译成“带备注的共享”的话,意思就表达的很清楚了是在共享的同时加注备注,是比共享更递进一个层次的共享。
稍后,我在我使用的英文版google reader里实验了先点击“share”再点击“share with note”,发现在分享的feed中也是出现了2次。如此看来,google在对这2个按钮的处理是出现了逻辑的错误。“share”和“share with note”是2个并列的但是存在包含关系的功能按钮。with note实际上是对share的一个层进动作,你可以直接使用share,也可以直接使用share with note,但是当你同时使用share和share with note的时候系统应该做一个判断:仅仅产出share with note的内容,而不是同时产出2个。
揣测了一下产生这个逻辑错误的原因:google阅读器最早的时候是只有share(共享),之后添加了share with note(给分享内容添加备注),再之后出现了Add comment(对好友共享的内容添加评论)。是否是在最底层的时候没有对整个产品做好规划,底层的逻辑不清楚,导致后来发展出现了断层?在新增给分享添加备注功能的时候没有考虑对已有的功能的影响以及与之前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
或者说是,google考虑到会有用户从share到share with note做转化呢?阅读完这个文章之后决定分享之,稍后回过神来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说几句,于是再在分享的这个文章上加一个备注。但是,这样的用户会占多大的比例呢?事实上这样的逻辑是否行得通呢?

经过说服教育,坏人同学给出一个解决方案:系统对这2个行为作出判断,当用户同时点击了这2个按钮的时候只push带备注的共享结果,而忽略这个仅仅共享 的feed掉。那么,这样的结果是用户分享的内容将会出现一个延迟,这个延迟被系统用作判断了。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因为分享是以feed的形式展示的, 也就意味着这个结果是不可撤销的,如果点击这个2个按钮的间隔比较长的时候如何处理?Feed结果是无法像刷新网页一样刷新一次去掉之前那个结果的。
我的解决方案:
1)对中文的这个翻译做调整,“共享备注”这个翻译显然是有问题的,修改成“带备注的共享”用户会更容易领会,产生错误的几率肯定会有所下降;
2)把share和share with note进行合并,统一叫做“share”,在用户点击之后会提示是否添加note?同时设置“note”为非必填项,不填写的话按照仅仅share发布,填写之后按照share with note发布。


对比一下英文版和中文版的google reader会发现翻译成中文后google的产品变味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阅读器这一个产品中出现了,在google的系列产品中都会存在这个问题,不知道对于这个李开复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呢?
PS一下:
不能使用gtalk直接发送文件的同学可以试试换用英文版的gtalk,会有意外的惊喜哦!~

多扯一句,google阅读器何时能解决多个好友对同一篇文章的分享的重复显示问题就更好了!

你是合格的分享者吗?兼谈Greader改版

在我的笔记本死掉无力购买之后,我发现除了每天仍旧离不开网络之外,其实其他的对我的影响并没有太大。因为我每天依赖的东西只需要一个U盘就可以带走,确切的说是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带走,我用FirefoxPortable囊括了我所有需要应用的,Googlereader 、gmail(gtalk)、Gdocs、and so on。就像我之前说我一样,似乎我已经被google套牢了

扯远了,扯回到今天要说的Greader上,前不久Greader换了一张新脸, 加到了friend的权重,当时,我说,这样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信息洪流。是的,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如果你的gtalk好友足够多,同时他们对你开放 share的足够多,你会发现一个很可怕的现象,你的Greader中的Friends‘ shared items会比你的subscription还多。然后你再仔细看,同一篇文章被N多人同时share过,你翻过这篇其实你并不喜欢的文章N次…..

或者你会说了,你直接hide那些share很多的人不就可以了?但,这并不是个治本的方法。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有二:
1、他们不会使用Greader的add star、share、share with note功能。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很有用处,但是大家都基本上已经知道了的,那么,你没有必要再给别人热一遍稀饭了(很多年前的时候,我初中语文老师管不断复习那些 旧的不能再旧的知识点叫热稀饭),请直接点”add star“。这些项目将会出现在你的”starred items“中便于你查阅。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很有用处甚至拍案惊奇,同时,你也很想让大家知道你读到了如此牛逼有见地的文章,那么,请按share。他将会出现在You shared items 页面,同时如果你绑定了TwitterFriendfeed 等工具,他同时也会出现在那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实在牛逼的没法说了,同时你对里面的某些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句子很上瘾,亦或者你对作者的观点表示怀疑,请点share with note,然后填写上你摘的句子或者你反驳的句子。
要知道,你的Greader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你一个人再看了,拜托你搞点有质量的内容出来分享吧,别把我们当小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分享者,请猛击这里
2、Greader本身的share设置我觉得有问题,可以做如下改版:
1)在SNS里,当多名用户同时分享了一个用户Z的时候,显示成:A、B、C、D…shared Z。这样,在Greader里如果是A、B、C、D…同时share了一文章,则可以在现在显示的位置显示成:Shared by:A、B、C、D…
2)当多名用户同时share with note某文章的时候,显示成
Shared by A:XXXXX
Shared by B:XXXXX
….
3)一个超级无敌霹雳牛逼的文章下面可能会显示成:
Shared by:A、B、C、D…
Shared by E:XXXXX
Shared by F:XXXXX
….

另外,有几个不成熟的问题:
1)现在的Greader的头部是否有些显得过长了?如果再往上缩一点是不是会空出更多的阅读区域,更好一点?
2)subscription部分的refresh按钮如果不被折叠掉,还是显示成以前那样的是否会更好一点?
3)mark as all read 这个不常用的按钮需要搞的这么突出吗?订阅了就是为了看,老是点这个的话那你还不如直接退订
4)翻看下一篇文章,你用快捷键J or 鼠标滚轮 or 点击Next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