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C2C

给有啊社区拍一砖

09年5月,有啊社区正式上线。
至此,百度有啊的整个产品线基本排列完毕,搜索、平台、支付、社区4大支柱产品上线,百度的C2C交易体系布局基本成型。做C2C必备社区,这基本上已经成了行规,因为就中国人的网购习惯来看2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逛、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
喜欢去淘宝而不去B2C的原因之一。社区的启动可以直接带动平台的活跃。
不过,有啊社区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天就给拍上一砖。也许对,也许不对,您且先看着:

不伦不类的导航
有啊社区采用了一个高达105px的导航条,并且为了让头部显得平衡使用了一个通栏的绿条做为一级导航,其余页面宽度为950px。如此高度的导航设计,在所有百度的产品中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仔细再看一下这个社区的导航,先不要着急点,你觉得他是一个tab页签吗(Via)?
很显然,不是!这个导航的做法盗用了tab页签这个概念,做了鼠标触发效果,但是却没有tab现象。
在每个一级导航下都包含有最多6个最少3个的二级栏目,这些栏目应该是有很明显的层级包含关系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视觉上他们的设计师在每个一级栏目之间 划了一道很轻的线来做分隔,但是这种分隔几乎起不到作用。每个用户在打开这个页面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会是:“社区首页”这个栏目包含了下面9个子栏目,因为 这10项属于一个视觉层次里(背景颜色一致,灰色)。按照导航设计的基本视觉原则:同属于一个层级的栏目的背景颜色是一致的,也是需要和其他未包含进来的 属性区别的。

我们来比较一下另外一个社区的导航,为什么19楼可以这么放呢?很简单,因为19楼的“公共会所”栏目下面就是包含了和他在同一个视觉层级里的那些子栏目,所以,他可以做成这样,把其他的4个栏目作为一个标签来使用。
而有啊社区里则是每个一级导航都和下面的二级栏目存在明显的层级关系,所以,整体上看, 他的导航很混乱。实际上,这种每个一级栏目下都含有二级子栏目的导航设计,有啊社区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种形式。

再看有啊社区的子页面里的导航。假如你现在点进了“消费电子”这个页面。不要思考,你知道怎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社区首页吗?;你觉得“全部分类”这个地方,你是点击呢?还是鼠标触发呢?
是的,他们的设计师在帖子分类栏目上面加了一个面包屑导航,呃,如果不许思考的话,你能看到这个地方吗?我问过几个朋友,发给他们这个页面的时候他们都提出了一个疑问“他们没为我设计后退按钮?我怎么回到社区首页?”
也许点击页面左上的logo是回到社区首页的最快方式,那,我怎么从社区回到有啊首页呢?呃,这个,确实没找到地方……
我的感觉是,有啊社区的设计师正好把社区首页的导航和二级页面导航的表现方式搞反了。社区首页的导航不是tab页签,应该用标签的形式,那么就不要搞鼠标触发,直接点击;而二级页面的“全部分类”则是需要一个鼠标触发的。

不一致的头部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把“购物车”、“我的收藏”这2个原本一直放在有啊所有页面头部左上角的链接移到了社区搜索框的右边?是感觉搜索这个地方太空了,还是因为有数据显示在社区里这两项的利用率很高?
我没有数据,如果没有其他的特殊原因,我想这个做法是很不友好的,常用的功能应该摆在常用的统一位置上,当用户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娴熟的在老地方找到他,这种改变是很不友好的。
也有一种可能是,把这2个功能移动到搜索框的右边,同时搜索框左对齐,这样使得搜索框更加突出,以显示百度强大的搜索功能。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用首页头部那个简单到极致而且强大的搜索设计呢?这种做法只能是让搜索的地位显得反而很尴尬了….

让人郁闷的搜索显示
有啊社区的搜索结果,处理的很简单,直接加载到网页搜索里了。
第一次搜索的时候我以为我点错了按钮(社区的搜索按钮有2个…),再点还是在网页里显示的结果。这个显示有点郁闷,从用户体验上讲这叫“没有告诉用户在什么地方,并且也没有告诉用户怎么回去”,这个太不友好了。百度所有的单一产品搜索都是在自己的频道中进行的,我们可以理解是因为有啊社区刚上线,没有 开发出这个频道,那么,至少在搜索结果的显示上给用户一个友好的提示如何??
这种类似于把google的网页搜索嫁接到个人网站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每次点击搜索的时候我都觉得我搜索的不是这个网站的内容而是整个google的内容

无法传播的官方博客
百度有啊的官方博客是目前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使用摘要输出feed的博客。
使用过RSS的同学都很明白选择摘要输出就意味着你的内容无法被很好的传播。当然,类似新浪博客这样的强制名人博客摘要输出或者标题输出的流氓做法另当别论。
选择摘要输出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增加点击率,但是也很自然的把自己困在了百度空间这么一个很小的小圈子里,根本没办法让你的内容走的更远。看看官方博客下面的评论就知道了,活脱脱一个明星空间的景象!已经被拉入了百度空间水的不能再水的泥潭里了…..

不顾及用户体验的营销活动
类似抢购这样的社区活动是社区运营中最常见的手法,百度有啊最近也推出了一个“1分钱抢购限量T恤”活动,活动说明里写“所有T恤将于7月27号统一进行快递配送,请购买用户耐心等待”。统一发货,这个做法太不明智了!
既然是百付宝一分钱体验店的活动,就意味着这个活动的参与用户80%是首次接触有啊的用户。这个统一发货的做法是否就会给这些新手用户这么一个感觉,我在 百度有啊买东西,都是需要等购买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比如200件),有啊才能统一发货给我。那,这个时间成本对于一个新手买家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 的。
快速、低价、方便一直是网购产品的代名词。在运营上看,有啊更应该利用体验来展示和强化这种表现,而不是仅仅用一个低价疯抢来引得每天一大票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去疯点某个页面,搞的倒是像在做压力测试了?
我的建议,不要再搞什么统一发货,也别再让买家耐心等待,新用户的耐心都是非常非常低的!既然已经是活动了,又何必在意那么点开销,分批发货没什么大不了的!

呃,我的砖拍完,下面大家开始拍我吧,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拍砖!

渠道商务

一个哥们告诉我,他现在开始倒卖服装了,我甚是惊讶,我说你不是在上班吗?哪来的货源呢?他说,很简单啊,直接上网上淘去。
基本上,他的流程是这样的:白 天上班的时候在网上“淘宝”,选出比较好看的款式与样式,然后小批量的购买,之后把这些从网上得到的宝贝以地摊的形式出售掉,并从中获利。联想了一下,每天下班的路上,确实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或是背包、或者奥拓、或是面包车,背包打开,车后备箱升起,就是一个小小的摊位。
这种摊位的好处在于,摊位租金成本为零,方便出货,方便撤离,不存在大程度的产品积压,不太占用时间,时间多在晚上,地点当然是在人流比较大的地方
利用工作间隙逛一逛就可以搜罗到货源,比去实体市场淘宝成本低了很多;就一个背包一块布或者一辆车,城管来了卷包就撤了;他们大多的进货的数目不会很大,当天或者3天之内能够卖完;利润不是很大;同时晚上吃完饭出去也是带着休闲的心情去的。

这种模式很有趣,当大家都在网上被网商们挣钱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在逆着产业链走,试图跟网商分一杯羹。这种做法是不是电子商务?我觉得是,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应用。
目前很多人仍然有这样的购物心理:对网购不放心(无法感知产品的好坏、对支付安全持怀疑态度、对繁琐流程头疼),但是自己没有时间去实体店逛,他们只能在下班的时间购物,但是很多商城这个时候已经歇业(当然,专卖店和大商场营业,但是这个不是他们的消费地点)。
于是,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渠道,可以在下班时间 购得自己财力能及的东西,并且可以在吃完饭遛弯的时候完成。
这种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地摊上的东西都很便宜、大多是晚上出摊,并且是在他们经常遛弯的地方、这些产品都是经过地摊主筛选过的、可以对这些产品直 观的进行二次筛选,包括试穿。实际上地摊主们为用户解决了筛选时间成本和第一次的价格筛选,他们从中获取的也就是这方面的利益。

在我的理解来看,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渠道商务,贩卖的是不对称的信息
wkcow说, “企业应该先电子化,然后再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品牌电子化,然后人员电子化,最后是系统电子化”,这句话我很认同。目前很多的 公司涉足电子商务,仍旧是传统的一帮人在做,在把传统的理念继续复制到网络上,很难长大;急功近利,不愿意去养市场,期望速成,于是做了不到2年看不到盈 利赶紧撤走。
马云一直在强调说,阿里巴巴也好,淘宝也好,缩短了渠道商的暴利,从而把产品的整个价格降低下来。实际上也是在说,阿里的平台就是一个渠道,只不过是把传 统的渠道搬到了网上而已。B2B2C的模式也是一种渠道商的模式,B通过另一个B出货,和B通过一个线下经销商出货,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了,就是在自建渠 道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拓展销售渠道。

当然,当渠道为王的年代过去,电子商务最终的竞争力应该是在品牌、服务上,但是这个年代的到来,还很久远……

最后,得到几个信息,记录一下,谁愿意去分析的话,可以分析一下:
1)网上“淘宝”去摆地摊的哥们说,她媳妇(85后)不会使用淘宝,都是在拍拍上淘货的。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麻烦,其实他也不爱用…
2)某淘宝店的店主说,其实她并没有在拍拍上上什么货,倒是促成了几笔交易。原因在于,她QQ上的好友多,并且不少是淘宝店的顾客,他们寻着QQ面板的提示去的….
3)某淘宝资深玩家给我展示了一把炒作的商家们是如何炒作出货数量的。之前我觉得在商品的排序上就某单一产品列出一个按照出货数量排序应该可以适当的缓解 信誉评价的问题,如此看来,这个想法还是不成熟……该资深玩家表示,现在在淘宝上买东西最头疼的就是,需要鉴别哪些是炒作出来的,这个大大的提高 了购物成本。
呃,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是炒作出来的数量和信誉倒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关键是看卖家本次交易的产品是否合格,态度是否友好,售后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可 以投诉、退货等等。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淘宝太过于强调信用度的价值,同时又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进行管理,所以导致整个信誉度体系十分混乱,造成了很多不 正当的竞争。
4)仍旧有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做网商很轻松很风光,总是想自己也搞一个网店。但是,只有店主们才知道这些是如何的不容易,某卖家跟我说“她总觉得自己的店铺难看”,我问为什么,她说自己不会做,于是找人做的,还花了钱,但是效果很差…..
我的理解是,网店就相当于三几个人在经营一个小型的网络公司。从货源、设计、营销、运营、配送、售后、客服、….这些都是很复杂和很需要精力的事情。
实际上,我始终认为,当大家都打破头去钻一个空子的时候,这个事情并不一定有什么搞头。不如跳的远点整体的看一看什么形势,然后找个暂时还没有多少人钻的 空子去!

笔记,行业B2B的7个特点

以下是一个培训讲座的笔记摘要,主要讲行业B2B的特点以及发展状态等(黑标题为讲座内容,正常字体是我自己的一点理解,不一定正确,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还望批评指证)

1、速度,速度,还是速度
这个可以从若干个角度来理解:
1)行业B2B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业,那么他应该具备服务业的基本属性,而反应速度,特别是客服的反应速度就成为其最需要具备的一个特性。当年淘宝打倒ebay,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客服的反应速度。淘宝网有专门的客户服务部,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电话和在线服务,解决卖家和买家的问题。与此相反,eBay.cn没有 一个独立的客户服务部门,只有有一个热线电话。它很有可能留下用户自己去解决问题。淘宝网的在线留言系统,它允许用户提出问题和抱怨,并等待淘宝网的工作 人员的直接答复,eBay客户只能通过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查询和咨询问题。
2)行业B2B实际上也是属于一个行业的门户,那么他应该具有门户网站的特性,而相对门户网站而言内容占主导,内容又是属于快销品,所以快速的供应内容也是行业B2B必须要具有的能力之一。
3)实际上,目前的B2B行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拉皮条”,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何最快的为卖家找到对应的买家是考量行业B2B网站的又一个指标。阿里巴巴的销售团队高达3000多人,所以成就了马云这个中国最牛逼的皮条客的帝国之梦。
2、用户群相当集中且封闭,所以传播半径大且有效
这个,木有理解,谁知道?帮忙理解一下
3、本质上解决的是信息流的问题
从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来看,实际上都是在解决信息流的问题。正是因为需求方和攻击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电子商务平台蓬勃发展。他们以拉郎配的方式进行撮合,帮助双方解决这个不平衡的局面,同时也造就了自己。
目前的B2B就是一个大集市,主要就解决了信息对接的问题。当有一天这些企业对于互联网更熟悉,可以自己将信息推广出去的时候,B2B 的作用就会削弱, B2C 会成为主流。所以,可以预测经济危机之后B2C将进入井喷时代。

4、是强者俞强且极度突出的行业
这个可以直观的从数据上看出来,每个行业的B2B网站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间的差距都是相当大的,且这个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关注某一个行业,然后拉出这个行业的老大和老二的网站做一下对比就很容易出来结果了)
原因大抵还是因为行业封闭,口碑传播表现的很极致,传播半径大。
5、边沿效率高,纯利率极高
6、是整个行业资源最有效最强的平台和途径
7、当前经济危机下,为数不多的尚能高速发展的行业

上次UCDchina书友会,有幸听到白鸦略谈一点电子商务的情况,顺便记录一下: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其实只是解决了电子商务其中的几个环节,而在购买前后的环节并没有涉及到。一个完整的网购过程应该是:有网购的需求(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网购产品的对比与选择(比较购物,目前在国内有但是不是很多)——在平台完成购物(目前中国发展火热)——在线支付——售后服务——网购产品使用评价(不是简单的在平台上对卖家做信用评价)。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集中在完成购物和在线支付阶段,而这前期和后期的发展状态还很蛮荒。
另据某报告显示,09年中国网商进入了生态期, 所以,从多个侧面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确实很有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