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用户体验

QQ好友印象,继续在强奸用户

QQ,史上更新最频繁的IM软件。
QQ一共有多少个对外的版本?从各大QQ外挂论坛放出的
[Versions]文件 中提出的信息发现多达323个,从I‘mQQ官网的历史版本更新信息 来看,QQ维持最久的一次是4个月,而最短的一次更新周期仅仅7天,从更新信息来看多是“优化了”、“修正了”而实际上的功能更新确实微乎其微。相比其他的IM软件而言,QQ绝对可以算得上是IM行业更新最勤奋的,勤奋到连版本号都不知道怎么命名了!类似月经似的更新让很多用户无所适从,除了那些QQ的狂热粉丝们之外,很少有人去关心和在乎QQ的这些版本更新。现在很多人依旧在使用QQ的2007版,而面对吹的漫天的QQ2009版本 ,很多用户压根不买账。于是,今天的故事发生了:
我一直在寻找不使用外挂的情况下干掉QQ的迷你首页和没完没了的广告还有闪个没完没了的好友状态更新的方法,因为我实在受不了好友的QQ空间更新星星提示、QQ秀收藏更新衣服提示、拍拍店铺更新P字提示、问问更新问号提示,现在就连QQ群的右上角都多了个群空间的更新提示,妈的,还搞不掉….试过使用QQ放出的测试版本,现在使用
QQ的英文版 ,这个版本完全可以满足我每天使用QQ的需求,稳定、简洁、没有广告、没有乱七八糟的提示、没有好友状态更新信息,只有常用的聊天功能,像极较早时候的QQ。
直到有一天朋友跟我说“有人在QQ好友印象上对我描述“其实我喜欢你”,于是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我把这个消息发到twitter上之后马上得到
很多人的回推和回复 ,原来很多人都不知道QQ好友印象这个功能 ,原来腾讯又在继续的强奸用户了。在UCDchina小组 里我们有过一次讨论,拿着用户的体验来做创新,这种创新实在是太他娘的没必要了!是的,这种强制性的功能是企业在战略目标上希望实现的,但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否需要多考虑一下用户的感受?用户是咱“爹妈”!
来,继续细数一下QQ干过的强奸行为:QQ好友买卖默认开通,不知道多少人被多少人转手了多少次,直到有一天某好友对你说“你现在是我的奴隶了”你才如梦 方醒;QQ图标自动点亮,不知不觉中那个本来就臃肿的QQtips上又多了个花哨的玩意。(PS:以前一直都用QQmusic听音乐,惊闻QQ音乐已经默 认开通图标了,吓的再不敢用它听音乐了;近又听说QQ拼音输入法默认开通图标,虽然我一直使用的QQ拼音确实清爽简洁,但这次也在考虑是否需要更换一个输 入法。各位腾讯的产品大爷们,能考虑点我们这些边缘小民用户吗?都被你们强奸了这么多次了,能放过咱们吗?)
QQ好友印象的宣传语“互动评价分享快乐”,一个典型的抄袭SNS的招数,是腾讯在QQ这颗大树上嫁接的又一个歪脖子枝桠。这也是腾讯的一贯作风,刚开始那可爱的小企鹅已经被腾讯折腾成了一个巨大的怪兽了!

保持专注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最最重要的信条。
《subject to change》 书 上讲过一个经典的ipod的案例:在讨论ipod的成功而其他产品失败的时候很多人肤浅的把结果归功与吸引人的外形、优雅的界面设计、大容量,但是消费类 市场上大肆宣传集N多功能与一身随处可见,有那么多局限的ipod的在此时显得尤为突出,其成功在于苹果公司从一开始就对ipod有清晰的体验战 略:“all your music,any time,any where”。苹果的产品设计师把整个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得到媒体、管理媒体、播放媒体,ipod则专注于提供人们所需的最基础功能——播放媒体。 itunes让ipod简单优雅,管理媒体这部分功能让itunes来完成是最高效的,剩下的得到媒体的部分由itunes store完成。三个不同部分各自承担了最适合的功能,并且移除了不必要的功能之后整个系统不容易误入歧途。三部分各自的功能强化了其他两部 分,itunes就需要一个像ipod一样的设备来播放音乐,ipod就需要一个像itunes这样的软件来干粗活。苹果公司通过一整套系统整合了各个部 分,所以传达的体验也不会变得复杂。
在iopd发布之后竞争者们增加了众多ipod上没有的特性,但是苹果公司基本上没有增加什么功能,核心功能仍然是浏览和播放,最大的改变就是存储空间越 来越大,这种功能上的停滞符合之前的用户体验战略。强大的用户体验战略,不仅仅清楚地说明做什么,还有不做什么!

最后,说一下该死的好友印象的删除方法,不知道的童鞋赶紧去看看有没有被恶搞吧:必须使用QQ2009版本登录自己的QQ,点击头像–修改我的资料–丰富资料–好友印象–鼠标放到要删除的印象上点X。

Update:
http://twitpic.com/4ubto – 【有图有真相】发布在狂人论坛的“QQ好友印象强奸用户被删除”,遭遇腾讯首度公关,继续期待继续被腾讯公关中。原帖:http://www.ikent.me/blog/1493
5月10号发现,发布在
滔滔上的微博客被腾讯删除,后台可以跟踪到点击来源,说明确实发布成功,但是被人工删除掉了……

请各位不要再跟我说让我去用TM了,实际上我现在用的QQ2009英文版比TM更好。告诉我用TM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问题的人你们压根就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这么说只能是告诉别人你们在掩耳盗铃!就是因为你用的版本上不能显示这个东西,所以别人发布的广告才可以存在那么长久,所以才会引发更多的恶搞和后果!

Update:
5个月后,在QQ2010测试版本里,对于QQ好友印象终于添加了权限。
你可以设置“允许好友对我描述”和“允许将好友对我的描述发布到群动态”。
至此,这个问题争论了结了。最近一系列的改进都在说明,腾讯确实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企业。

向豆瓣9点添加新博客

豆瓣新年第一个大动作,拿下广场,上线新九点:http://9.douban.com。关于豆瓣新9点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不再加入讨论。近期9点做了几个重大的更新:未登录也可以使用我的订阅,增加“9点猜”的功能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到你的9点首页。

说正事,今天是应几个朋友之求说一说如何在9点里加入自己的博客的。因为确实已经有好几个朋友通过gtalk向我询问是怎么像豆瓣里加入自己的博客的,而且还是2个

其实9点的博客入口做的比较羞涩,很符合豆瓣一致的风格,也难怪比较难找(俺也是经过多次探索才找到的)。
1、点击“我的订阅”,如果你的订阅为空会提示输入一个博客地址;如果不为空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添加订阅”
2、输入博客名称或者URL,点击确定
3、开始等待,抓取ing
4、如果够快,OK,会出现一个博客标题外加一堆文章列表
5、点击右侧的“管理订阅列表”,会出现你所有订阅的博客,点击你刚才加入的那个博客的标题,会出现一个
http://9.douban.com/subject/9149738/ 这样的页面,介个就是9点上你的博客地址了
6、现在,你可以认领这个博客、描述这个博客
7、抓取成功,OK,在你的豆瓣个人主页
那个帅气的图像下方就可以看到这个博客啦

好了,我们来研究一下上面的流程,看看你都被卡在哪了?
1)你找不到加入博客的地方,你总是在想“我怎么能把我的博客加入到9点里呢?”
你忘记了,9点现在是一个订阅器了,要加入只有订阅,但是,也许有的人是不会订阅自己的博客的!OK,你又要和我抬杠了,我说的是有的人,比如我,比如那些找不到入口往9点里加入博客供其他人搜索、订阅的人,他们怎么办呢?
9点和豆瓣还没完全脱节呢吧,虽然在9点上已经点不回去豆瓣了,但是至少在豆瓣的个人介绍那还是有博客在9点的链接的
2)你不知道其实那个“添加订阅”按钮下的输入框其实就是一个添加的入口。
当不存在的时候他会提示“网址尚未收录,尝试抓取中,请稍后….”等到抓取完了你的博客就会自动在9点中注册一个数字ID。
3)你不知道如果9点抓取到了你的博客就意味着你的博客已经在豆瓣存在了。
看第五步,9点第一次抓取到博客的时候博客标题的链接是链接到源地址,你需要点击“管理订阅列表”然后在点击列表中的那个博客标题,这样才能到9点你的博客的地址中。这里,为什么需要多走2步呢?
4)如果你够幸运的话,输入了一个9点也知不道的名字或者地址的话,9点是没有任何反应的,比如我测试的
这个地址。(之前我的右上角添加订阅那输入完关键词后直接点击enter,发现木有反应,我还以为是不支持快捷键呢,后来再试几次才发现是“搜索无结果”的提示有问题)

OK,教程完毕,现在你该知道怎么往豆瓣and9点里添加一个火星博客了吧。

来几句愤青的题外话:
1)以前的豆瓣9点就像是一个只能看头版头条的小报。现在的9点允许不登录就使用,但是不登录就不能推荐,不能推荐就不会有机会出现在9点首页,范围还是很小
2)即使是使用推荐机制,但是推荐的内容范围依旧很小。主要原因一是使用豆瓣9点阅读和推荐的人不很多,二是现在很多人只推人不推文章的居多,一个牛人就算写他今天吃了1个包子2根油条都会有粉丝推一把,依然能够到首页,这样的内容木有任何意义,对不?
其实,这个现象在google reader里也存在,唯作者推荐而不是为文章推荐,这是目前“推荐”机制最大的诟病!我曾经愤青的说“我是多么多么多么的希望你们share给我一些不知名的博客的好的文章而不是那些出名博客的文章,那么出名的博客你以为就你一个人订阅了啊?我们大家都订阅了!”

最后,广告时间:欢迎大家猛击这个地址订阅9点上的kent.zhu。

表单的重复输入项目应该设置为禁止粘贴

先来看一个最近挖到的网站:http://www.picnik.com/,这个网站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在线的图片处理网站。它的注册表单是我见过的做的最棒的表单之一了,简约而不简单,流程简单清晰没有丝毫的多余内容,视觉上也让人很舒服。
初始表单就三行,Username、passeord、email;表单的输入框顺序激活,输入完第一次密码之后再次输入密码的框体被激活、输入完第一次email后再次输入email的框体被激活;所有的重复输入都被设置成了禁止粘贴,达到了重复输入的设计意图。

我始终固执的认为,表单中的重复输入条目应该被设置成禁止粘贴的。因为,重复输入设计的意图在于检测两次输入的一致性,帮助用户记住自己输入的内容,给用户也给系统减少麻烦。
或者你在第一次的时候输入了一个错误的email地址(不是你自己的),但是第二次输入的时候输入了一个正确的地址,于是系统可以帮你纠正这个错误;当然,2次都输入同样的错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概率很小,你要是真的两次都输入了一样的错误,那系统也没辙。
也许你会说你是高级用户,你铁定不会输入错误你的表单条目内容,但是再高级的用户也无法保证没有疏忽的时候,所以系统还是需要做出限制,很烦人的迫使“高级用户”验证一次你的内容。在安全系数较高的系统如银行、支付宝等中这点尤为必要。
所以,一个完美的表单应该是初始输入内容允许粘贴,但是重复输入内容坚决不允许粘贴,必须发挥重复输入的设计目的——检测你的输入内容,确保那是正确的一致的。(Ps:picnik.com的这个表单是初始的也禁止粘贴,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改进)
一个疑问:输入密码的初始条目内容是否允许直接复制粘贴进去呢?密码在表单中的显示都是密文的,2次输入密码是否一致还有没有比简单粗暴的回答“2次输入不一致”更好的提示呢?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重复输入的表单条目去掉,把注册表单精简到输入ID输入密码输入邮箱三步曲,豆瓣就是这么做的。

最后,很多注册表单会放一个自认为很牛逼的很花哨的鉴定你的密码输入强弱的东西在密码输入框的下面,这个玩意有必要否?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我还以为我能自己控制系统密码设置的强弱呢,我想我真牛逼!
有多少人是忽略你的这个牛逼的提示的?有多少人烦你这个牛逼的提示的?如果你想让我设置一个复杂的密码,直接在我输入完第一密码的时候就警告我“输入密码过于简单,请重新输入”不就完了吗?

2010-03-10 UPdate:关于密码的输入问题上,iphone是这样处理的:输入的时候是明文显示,几秒之后变成密文。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密码输入全是密文带来的问题

2010-03-10 Update:目前淘宝网的注册页面已经实现了重复输入密码不允许粘贴

使用用户的语言满足用户

场景回放:
做一个CRM系统,产品设计师在整理完销售部门提出的需求之后,开始制定CRM系统的默认字段,产品设计师把这份默认的字段邮件给销售部门征求意见。
销售部门同事看到邮件一头雾水,于是产品设计师解释 “所谓的字段就是拿来判定系统中的某些元素是否就是这些元素的一种手段,在技术的眼里这些就叫做字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他叫做属性 ”;销售人员依旧一头雾水的回答,“我们就是想实现资源和日程共享”;产品设计师觉得自己没有讲明白,于是补充到,“这么说吧,在商店中有很多产品都叫牙膏,那么,你怎么去判断哪种牙膏是你需要的那种呢?你可以从商标、外观等几个维度来限定这个牙膏,于是得到你自己想要的那种”;销售人员还是茫然,于是,产品设计气急败坏,销售人员无奈,整个征求意见陷入僵局…….
在这个场景中,作为产品设计人员一直没有对他的用户(销售人员)使用属于销售人员(用户)的语言,于是整个沟通显得非常失败。

《可用性工程》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书中“使用用户的语言”是被反复提到的一条。“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一部分,用户界面中的词汇应当使用用户的语言而不是面向系统的 术语”。对话要尽可能地使用用户的母语而不是外语,当然,对用户“语言”的考虑应当不仅仅局限与界面中的文字,也要包括一些非语言元素如图标等。
同时,使用用户的语言并不意味着必须将界面中的词汇限于一个小的常用词汇集,恰恰相反,当用户群使用应用领域的专门词汇时,界面中也应该使用这些专门词汇。在一个专业性的行业网站的界面中也应该使用该行业的专门词汇,针对该网站的受众,使用特色词汇要好于使用普通词汇。

tony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并创造了一个词汇“技术性击倒”,讲产品设计如何和其他人抬杠。之前我牢骚过一回:“某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如果每天拿着专业术语跟一个外行讲话,你直接不用听下去就可以判断,丫其实是个菜瓜!首先用外行的话把内行的事情讲明白才能算上是个合格的内行人”和tony说的大抵是一个道理。
使用对方领域内的语言驳倒用户,实质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把自己领域内的知识转化成对方领域内的语言,然后去驳倒对方,这才是真正的内行。利用高分贝和拽生词引用专业的概念来抬杠就类似与兽斗之猫狗。“譬如虎之出击,必贴地、俯身,形似奄奄一息。譬如鹰之将猎,必收翅躬身,作瘦弱将死状。唯独狗猫,稍有动作即张牙舞爪,声嘶力竭,作叱咤状。然一喝则溃之。(via)”

使用用户的语言也涉及到从用户的角度看交互。比如在一个公园的指示图上标注“你在这里”而不应该是“我在这里”;比如提示用户是否激活某系统而不是提示“无效模式”。
同时,系统不应该强制用户按照系统定义的命名规则给用户取名。应当允许用户使用任意长度的用户名,如果系统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处理或者不不愿意处理长用户名的时候应该提供友好的错误信息,并允许用户重新编辑用户名等。

如何得到用户的语言?
最行而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数据说话,询问用户,用户投票等。让用户对一组可能用到的名字清单进行投票,然后让用户选出自己的语言,这样将会使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错误降到最低。或者也可以使用某特定领域内的用户词库等。

空搜索如何设计?

题续上篇,继续说说关于搜索的设计。

下午的时候群里一个童鞋列出了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对于空搜索的处理结果,然后引发了一个关于空搜索处理的讨论。这里,空搜索指的是:不在搜索框里输入任何内容,直接点击搜索按钮。
可以肯定的是,造成空搜索的用户的比例应该不大,主要是误操作,当然也不排除向我这样的探索者。但是作为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体验的一部分,这个地方必须要考虑到。

我们先来看看主流电子商务网站的处理结果(这里不需要讨论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因为它就是做搜索的,没有也没必要去给你推送什么其他的内容):
阿里巴巴中国站;弹出提示框“请输入产品名称”,点击确定后没有任何反应
慧聪;弹出提示框“请输入查询内容”,点击确定后光标落在输入框内“输入你感兴趣的内容”后面
百度有啊;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淘宝;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拍拍;跳转到查看所有分类页面
卓越;跳转到搜索结果页面,提示找到0条搜索结果
亚马逊;刷新一次页面
从结果上看,主要分为4类:弹出窗口提示、跳转到列表页、显示0条搜索结果、刷新一次页面。那么,哪个网站的设计的用户体验最爽呢?

前几天我正好对网站搜索部分做了一次改版,采取的是优化了的弹窗形式:弹出窗口提示输入关键词,该窗口自动在3秒内关闭,关闭后光标被移动到搜索输入框内,且框内原先的提示信息被清除掉,弹窗的位置控制在离搜索框很近的位置,目的在于不要造成宽屏用户的鼠标长途奔袭。
于是我最开始的时候倾向与这种结果的返回。出发点是在于对于用户的误操作给出善意的提醒,同时尽最大可能不给用户造成额外的负担。
洗澡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样的做法有点不符合老大经常教导我的“产品要和运营挂钩”的原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展示网站的内容给我的用户,同时想办法引导他们去点击去使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淘宝、拍拍的做法应该是合理的。
擦干身子抽了颗烟,觉得这样似乎也不是很妥,于是找
wkcow讨教了一下,被点醒了,其实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应该是亚马逊。
首先,空搜索既然是用户的误操作就需要给用户一些提醒,那么没有任何反应的设计必然是错误的,因为用户看到没动,可能认为是网站出问题了,这种设计是最最傻的;其次,对于弹出窗口的设计用户是不愿意去等待那3秒的,那么就必须要点一次确定,这样就多了一次交互,还是给用户增加了负担,且在设计上要考虑弹出窗口的位置、光标的位置的问题,这种设计事实上很累也很傻;第三,返回列表页的设计是想给用户推送一些其他的内容,但是实际上用户是不会理睬这些内容的,且这个结果改变了用户的初衷,更改了最简单的流程。
亚马逊的设计恰恰是一个最最正常的流程,不需要交互、不需要解释,就是一个简单的刷新已经告诉了用户很多信息:点击搜索按钮,网址执行了该操作,但你输入的是空白,我也就给你一个空白的结果(这里,卓越跳转到搜索结果页,且提示搜索结果为0的做法是一个很不人性化的机械的执行用户操作的傻设计)。

把这次的探讨总结成一句话共勉:注重用户体验,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交互,不给用户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Update:发布的5G之后,老白和白鸦给出2种更优化的方法;
之一:干嘛要刷新页面?   这不还是让人和机器交互了一次吗,万一页面大这个刷新的成本有多少? 就让他点了以后输入框做个简单的提醒(比如输入框的光标出现,或者输入框的颜色闪动等小到有那么有点反应即可),不行吗?
之二:没有空搜索,搜索栏默认热词,光标过去立即清空,等待用户录入同时提供下拉备选。

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探讨。

再说说厕所里那点事

上次,我截了张劲松好乐迪厕所的小便池的图,我问“这个小便池的设计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会造成体验上的不舒服?”得到的答案是:这个烟灰缸是为左撇子设计的,有人提议把烟灰缸的位置挪到中间,这样就解决了左右手的问题。

今天,刚好看到另外一个关于厕所的故事,贴2张图上来先:

仔细看,这个厕所的小便池里是脏着的。不要以为是清洁工工作不尽职的问题,事实上,这个脏东西是设计师故意设计上去的。

在男士的洗手间,每个小便池里,都印着一个苍蝇的图案。它在排水口附近,偏左一点地方。设计者的意图在于,有意刺激男士只对准一个方向 ”射击”,”将苍蝇活活冲死”,从而避免尿液四处横流。据研究发现,由于这只蚀刻苍蝇,飞溅出来的小便减少了80%。

用户不会100%的按照你的设计意图走的,用户是需要引导的,用户体验的真正价值所在不单是让用户用得舒服,更重要的反而是引导。按照某种定义,网站的价值是“帮助用户完成某项任务并得到某种体验”,所以网站从头到尾做的事情都是在做引导(导航),然后最终带领用户找到确切的“内容”。
引导用户就是要想方设法让用户多多的使用你的产品、很简单方便地使用你的产品、甚至喜欢使用你的产品。小便池里的苍蝇就是一则成功的引导用户的案例,而且这种做法比那些大标语写“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样空洞的宣传奏效的多了。

小心,别让你的产品出轨了

让产品设计人员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产品出轨而无能为力。在产品讨论会上你激情的描述完你规划的产品蓝图,但是执行中各个部门经常不断跟你抱怨按照你这么做有困难,他们希望偷工减料或者走“捷径”,最后,你刻画的小乔被做成了芙蓉姐姐……总结一下最近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觉得产品设计应该具有以下5种感觉:

框架感
从构思一个产品开始,在产品设计人员的脑海里你的产品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小乔。她的秀发、俏脸、粉颈、香肩、酥胸、楚腰、翘臀、美腿、玉足,这一切都应该是完整的。眼光要放长远,不仅要看到幼年小乔娇小的身段更应该想到老去的小乔应该如何粉饰才能让她美艳不衰。
就一个产品人员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系统观念,你现在开发的产品和你目前的产品线应该是配套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仅仅看到目前只有数百付费会员数千信息时候的样子,更应该想到当发展到数十万会员数百万条信息时候如何管理,如何规范,如何运作的样子。贪图目前的方便,随意对信息不加分类的录入到最后只能让系统混乱不堪。

重点感
我觉得做产品应该往最多功能里想,然后再往最少的功能上做。头脑风暴列出这个产品可以具备的所有功能,甚至是某个很边缘的功能也应该列举出来。然后我们来一个个的考量,这个是否是被需要最多的?这个是否是跟我们现有的产品线最匹配的,找出我们最应该做的功能,OK,这就是产品需要具备的最核心的功能。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
偏执的执行和坚守住这个最核心的功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掉这个功能,一定要保证这个最核心功能不能被破坏,这样产品才不会轻易就出轨。小乔的头发可以稍微黄一点,但是俏丽的脸庞一点不能出现粉刺!

节奏感
懂运营的人不一定能做好产品,但是,不懂运营的人一定做不好产品!产品人员应该试着每周去做2天的客服,这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用户最需要什么,才能知道我们现在最需要上哪一部分产品。
只有数百会员的时候就冒然的上社区,网站的内容质量还没有上去就先想着收费,这样只能是吓跑用户。上去就捉住小乔的手说“愿与吾同床共枕否?”,排除小乔被下了迷药等因素,你得到的应该只有一巴掌……

好习惯
尊重用户的习惯,遵守设计规范,保持整个产品的一致性。
不要试图去用挑战用户的习惯来标新立异,用户也是很固执的!可能仅仅因为你把登陆入口从右上角移动了一下,他们就会说他们找不到登录入口,于是离开。

细节观
从大局观念到上线节奏最后落脚会是在细节上。细节之处见真功夫,看看目前以用户自居的同学批评各个网站的文章你就知道了,他们通常都是抓住某一个小东西就开始一顿劈头痛骂的!
脸上长着粉刺的小乔的美艳肯定会骤减的,同样的,如果你在产品的文案上发现很多错别字或者图标都切的不标准你的产品的用户体验肯定会很差。

产品人员的目光应该再放远一点,偏执再多一些,变通再灵活一些,不要让技术和市场的几句抱怨就让你的产品出轨了!有框架感才能有大方向,抓住重点才能掌好舵,把握节奏才能走的平稳,养成好习惯才能不违章,注重细节才能走的又快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