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淘宝

购物网站收藏功能分析比较

注:这是某命题作文的核心部分,省略的部分内容不影响阅读,欢迎拍砖、探讨。

一、为什么要做
收藏,侧重于针对自己有价值或可能有帮助及方便日后快速整理的资料信息所做的一个动作,一件事情。对于网购产品而言,重复购买现象的存在使得收藏成为必然,同时购物网站也需要用户为信用体系提供更多的支持;收藏也是链接供求系统的纽带之一,收藏如何转化成购买将直接影响到购物网站的转化率。
1、收藏的作用与意义:
1)增加用户的黏性;2)为卖家(店铺主)赢得回头客;3)与Tag体系结合便于网站收集用户信息(热门收藏or热门关键词);4)与信用体系结合,成为衡量某一产品(店铺)信用度的一个维度;5)与缺货提醒体系结合,实时提示用户所关注(收藏)的产品的供求情况;
2、有哪些内容可以收藏
1)产品;2)店铺;3)社区内容
3、如何展示收藏
前台展示:1)公共区域展示;2)单个收藏元素部分展示(功能键、已被收藏数量);3)UI展示(链接or按钮);4)交互展示(弹窗界面、未登录收藏、重复收藏、是否提示分类和TAG、连带收藏推荐);5)个性设置(分类、Tag、隐私设置)
后台展示:1)分类;2)Tag;3)同类收藏对比;4)功能操作(删除、编辑、购买);5)附加提醒(到货提醒、即将过期提醒);6)系统收藏评价(收藏人气、同类收藏用户)
4、收藏附加功能
1)是否可以导出站外;2)是否需要设置收藏周期(避免大批量马甲同时收藏造成的炒作);3)是否需要显示收藏者收藏的日期;4)是否需要选择通知被收藏者;5)未购买的收藏产品到货、缺货、价格调整的显示
5、其他细节功能
1)未登录收藏的提示与交互;2)重复收藏的提示与交互;3)删除收藏的提示与交互

二、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比较三大C2C平台的收藏功能设计,淘宝、拍拍、有啊


淘宝
有啊
拍拍
我的体验
公共区域展示
顶部“收藏夹”;
右上角“我的淘宝—我的收藏”
顶部左边“我的收藏”;
顶部右边“我的有啊—我的收藏”
顶部“我的拍拍—我的收藏夹”
拍拍的头部已经相当拥挤,所以撤下单独的购物车和收藏链接是明智的
单个收藏元素部分展示
商品图片下方“收藏该商品”,此位置共2个图标;
商品基本信息下方“收藏人气XX(类似收藏)”;
在产品展示页面亦可以进行收藏店铺操作;
商品价格右边“收藏此产品”
商品图片下方“收藏”,此位置共3个图标;
拍拍的收藏按钮很小而不明显;
有啊的基本信息部分相对简单,所以把收藏按钮拿到了价钱的后面,同时收藏功能也更突出
交互展示
弹层提示,收藏人气部分被遮盖掉;
个性Tag(常用和系统建议);
自由设置收藏公开性;
可设置是否连带收藏店铺
弹层提示;
设置分类提示;
添加描述提示;
自由设置收藏公开性
弹层提示;
自由设置收藏公开性
拍拍几乎没有给用户任何个性的订制,收藏功能也仅仅简单局限在藏而不分;有啊增加了描述部分,用户收藏的成本相比淘宝添加Tag的方式会高很多
可收藏内容
宝贝、店铺、博客;
后台对收藏的元素自动归到这3个大类
宝贝、店铺;
后台对收藏元素自动归到这2大类
宝贝、商铺;
后台自动对收藏元素自动归到这2大类

用户后台展示
独立页面展示;
全部收藏、分类收藏、标签查询;
收藏人气;同类收藏用户;
标签与隐私设置编辑;
删除、全选删除;
热门收藏推荐
收藏内容可搜索
依附于“我的有啊”展示;
分类收藏;
收藏人气;同类收藏用户;
编辑收藏;
删除、分类下全选删除;
有加入购物车功能
搜藏功能不能搜索
依附于“我的拍拍”展示;
分类收藏;
收藏时间;
仅能设置是否共享;
删除、分类下全选删除;
可选择产品进行比较;
有加入购物车功能;
单个收藏有购买、逛店链接
收藏功能可搜索

拍拍的比较功能很单薄,同时不同类的产品也进行比较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不支持firefox;
淘宝的后台展示很完善,对收藏人气的突出展示可以促进潜在买家购买;而有啊对于收藏部分的展示不足。

附淘宝、有啊、拍拍收藏功能部分图:前台展示界面后台展示界面
总结:
三者相比,宝的收藏功能做的最复杂,也相对比较完善,但却没有与购买行为紧密联系,更侧重与营销;有啊的收藏功能简单实用,更侧重与用户记录式收藏,对于潜在用户购买行为的诱导上不足;拍拍的收藏功能单调且用户可选择性太低,部分功能很重要(单个收藏的购买与逛店),但是在交互和视觉上没有突出。
实际上,三者的收藏功能均没有与购买发生太大的关系,收藏实际上可以和促销、新品上市等销售行为发生关系的。比如可以告诉收藏E71但是一直没有买的用户,该商家的E71手机降价100多,可以入手买了;可以通知收藏了T恤专卖店的用户,该商铺因为换季会有大减价。

三、一点补充与探讨
1、对于收藏功能,三个网站都使用了按钮的功能,为什么不是链接呢?
2、收藏功能与购物车功能是否存在相通的地方?现有的设计是既有购物车也有收藏,二者之间是否可以转化?比如在收藏夹中的产品一旦从缺货到有货状态时可以转移到购物车中,提示用户下单购买。
3、对于C2C类的网站同类收藏产品是否需要进行比较?对于B2B类网站的同类产品又如何呢?
4、收藏功能对于信用度系统存在怎样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于产品同时也是对于商铺
5、收藏按钮的位置应该在哪?用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才会去收藏呢?看到产品的基本信息or看完产品的基本信息和详细描述?

渠道商务

一个哥们告诉我,他现在开始倒卖服装了,我甚是惊讶,我说你不是在上班吗?哪来的货源呢?他说,很简单啊,直接上网上淘去。
基本上,他的流程是这样的:白 天上班的时候在网上“淘宝”,选出比较好看的款式与样式,然后小批量的购买,之后把这些从网上得到的宝贝以地摊的形式出售掉,并从中获利。联想了一下,每天下班的路上,确实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或是背包、或者奥拓、或是面包车,背包打开,车后备箱升起,就是一个小小的摊位。
这种摊位的好处在于,摊位租金成本为零,方便出货,方便撤离,不存在大程度的产品积压,不太占用时间,时间多在晚上,地点当然是在人流比较大的地方
利用工作间隙逛一逛就可以搜罗到货源,比去实体市场淘宝成本低了很多;就一个背包一块布或者一辆车,城管来了卷包就撤了;他们大多的进货的数目不会很大,当天或者3天之内能够卖完;利润不是很大;同时晚上吃完饭出去也是带着休闲的心情去的。

这种模式很有趣,当大家都在网上被网商们挣钱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在逆着产业链走,试图跟网商分一杯羹。这种做法是不是电子商务?我觉得是,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应用。
目前很多人仍然有这样的购物心理:对网购不放心(无法感知产品的好坏、对支付安全持怀疑态度、对繁琐流程头疼),但是自己没有时间去实体店逛,他们只能在下班的时间购物,但是很多商城这个时候已经歇业(当然,专卖店和大商场营业,但是这个不是他们的消费地点)。
于是,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渠道,可以在下班时间 购得自己财力能及的东西,并且可以在吃完饭遛弯的时候完成。
这种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地摊上的东西都很便宜、大多是晚上出摊,并且是在他们经常遛弯的地方、这些产品都是经过地摊主筛选过的、可以对这些产品直 观的进行二次筛选,包括试穿。实际上地摊主们为用户解决了筛选时间成本和第一次的价格筛选,他们从中获取的也就是这方面的利益。

在我的理解来看,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渠道商务,贩卖的是不对称的信息
wkcow说, “企业应该先电子化,然后再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品牌电子化,然后人员电子化,最后是系统电子化”,这句话我很认同。目前很多的 公司涉足电子商务,仍旧是传统的一帮人在做,在把传统的理念继续复制到网络上,很难长大;急功近利,不愿意去养市场,期望速成,于是做了不到2年看不到盈 利赶紧撤走。
马云一直在强调说,阿里巴巴也好,淘宝也好,缩短了渠道商的暴利,从而把产品的整个价格降低下来。实际上也是在说,阿里的平台就是一个渠道,只不过是把传 统的渠道搬到了网上而已。B2B2C的模式也是一种渠道商的模式,B通过另一个B出货,和B通过一个线下经销商出货,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了,就是在自建渠 道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拓展销售渠道。

当然,当渠道为王的年代过去,电子商务最终的竞争力应该是在品牌、服务上,但是这个年代的到来,还很久远……

最后,得到几个信息,记录一下,谁愿意去分析的话,可以分析一下:
1)网上“淘宝”去摆地摊的哥们说,她媳妇(85后)不会使用淘宝,都是在拍拍上淘货的。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麻烦,其实他也不爱用…
2)某淘宝店的店主说,其实她并没有在拍拍上上什么货,倒是促成了几笔交易。原因在于,她QQ上的好友多,并且不少是淘宝店的顾客,他们寻着QQ面板的提示去的….
3)某淘宝资深玩家给我展示了一把炒作的商家们是如何炒作出货数量的。之前我觉得在商品的排序上就某单一产品列出一个按照出货数量排序应该可以适当的缓解 信誉评价的问题,如此看来,这个想法还是不成熟……该资深玩家表示,现在在淘宝上买东西最头疼的就是,需要鉴别哪些是炒作出来的,这个大大的提高 了购物成本。
呃,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是炒作出来的数量和信誉倒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关键是看卖家本次交易的产品是否合格,态度是否友好,售后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可 以投诉、退货等等。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淘宝太过于强调信用度的价值,同时又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进行管理,所以导致整个信誉度体系十分混乱,造成了很多不 正当的竞争。
4)仍旧有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做网商很轻松很风光,总是想自己也搞一个网店。但是,只有店主们才知道这些是如何的不容易,某卖家跟我说“她总觉得自己的店铺难看”,我问为什么,她说自己不会做,于是找人做的,还花了钱,但是效果很差…..
我的理解是,网店就相当于三几个人在经营一个小型的网络公司。从货源、设计、营销、运营、配送、售后、客服、….这些都是很复杂和很需要精力的事情。
实际上,我始终认为,当大家都打破头去钻一个空子的时候,这个事情并不一定有什么搞头。不如跳的远点整体的看一看什么形势,然后找个暂时还没有多少人钻的 空子去!

混乱的淘宝,堕落的阿里旺旺

如果不是要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不是淘宝只接受客户端版的阿里旺旺聊天记录作为投诉证据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不愿意去使用阿里旺旺。
淘宝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发明了这个可以随时直接跟店主砍价的IM工具。阿里旺旺在淘宝购物体验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了解是否有货、直接与店主砍价、跟店主套套近乎搞到优惠、迅速专业的客服服务,这些都是B2C无法具备的,在那篇“
为什么丫头们更喜欢在淘宝而不是B2C购物 ”中我提到过这一点。

随着淘宝的日渐壮大,阿里旺旺随之堕落。看看这个截图(发生在09年3月19日下午):正准备去淘宝买件衣服,结果打开阿里旺旺发现离线消息9条,其中6条是关于茶叶的广告3条是其他广告,随后又收到线上消息3条,全部为茶叶广告……无奈全部拉入黑名单,买衣服的心情也荡然无存。
这只是个缩影而已,阿里旺旺的群发广告极具时效性。现在正是新茶即将上市之时,所以关于茶叶的消息肆掠,去年冬天的时候关于各式保暖内衣的广告一样满屏飞。
google一下“
阿里旺旺 群发”约有 730,000 项符合,其中google提供的相关搜索关键词包括阿里旺旺群发器王牌阿里旺旺群发王阿里旺旺群发宝宝、…等等。足见阿里旺旺群发广告业务之火爆。某仅卖180元的群发软件广告写着:“此版本不登陆旺旺即可发送淘宝信息,多号切换发送,突破旺旺发送数量限制,1套软件1天可以发送上万条信息!支持按行业、地区、关键字、性别,信用度、买家和卖家提取淘宝4000多万用户!支持查找买家时过滤卖家,避免被投诉,支持查找在线用户,可以只发送在线用户,自动在发送信息里加入对方名称!支持支付宝交易,发送成功再确认付款!”

看,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网络版的中国移动吗?!!中国移动的垃圾短信群发是先收钱再付款,人家阿里旺旺的信息群发由支付宝直接,可以享受货到付款,用阿里自己的东西做工具来祸害阿里自己,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从技术上看,封堵群发这个绝对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阿里一直不这么做呢?我猜想这里一样是存在一个利益链条的,所以,阿里只好采取了观望措施,进行观望。

目前的淘宝已经足够复杂:淘宝商城、i淘宝、淘宝社区、淘宝大学、淘宝打听、酝酿中的淘宝SNS…..你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一个C2C网站去定义和描述淘宝了。马云对淘宝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在淘宝打听打听了一下,看到这条超级NB的答案(欲围观,请从速!)(PS:已被清理,截图点这里

如果说中国移动是在中国的地盘使用中国移动的工具发送与中国移动无关的广告,那么,淘宝则是在淘宝的地盘使用淘宝的工具发送有关淘宝的广告!江南春因为垃圾广告被赶下马了中国移动继续,中国移动被3.15捅了一刀后果如何?我们在等待…..
那么,正带着他的支付宝和淘宝在美国布道的
被神话了的马云先生说“淘宝进军美国的想法已成熟”,面对如此混乱的淘宝和堕落的阿里旺旺马云先生又当如何处理?

有啊还是一座空城

近日在有啊买帽子,输入关键词“帽子”发现有家“中国帽子 ”的店铺产品相当丰富,选了几款帽子之后开始于老板攀谈起来。
这家店铺是典型的实体+网店的模式,自己在当地有实体店铺,货源很丰富,同时自己在淘宝、易趣、有啊、甚至阿里上都有店铺。由于只有一个人在打理网店,所以精力有限,主要经营产品还是集中在淘宝上,其他的店铺都没有时间去管理。
1、有啊还是一座空城。
攀谈中知道,店主在有啊中显得琳琅满目的产品都是通过有啊的搬家工具直接从淘宝搬家过来的。但是,搬家之后一点都没有打理过,原来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 至今仍旧一单没有出过。很多买家都是抱着体验有啊的想法来浏览网店的,他们会在最终选中产品之后直接点击店主留在有啊里的淘宝的链接到淘宝上去购买该产 品,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希望继续积累在淘宝的信用度。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我在有啊已经有19笔交易,购买过充值卡、杯子、移动硬盘盒等等,都会在购买的时候和这些卖家攀谈一会,有啊的店主们吸引人 的招数大多是挂上自己在淘宝的信用等级,同时给出一个淘宝店的链接,很多甚至直接是copy了自己在淘宝的风格。
最近淘宝作出了很多改动,很多卖家在抱怨,我问店主“如果淘宝一直这样改动,你们会选择把重点转到有啊吗?”,多半的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有啊还是一座空城。有啊用工具拉来了一大批的货物,但是,这些货物都是半死不活的,这仍旧不能填补他给人的冷冷清清的感觉。甚至,有啊运用自己的搜索引擎做起了手脚(具体,
点击这里 ),这也无法改变冷清的现状。
2、不可否认,有啊现在在很多地方做的比淘宝好。
比如有啊的购物车、比如百度hi网页版对firefox的完美支持、比如百度hi清纯可爱的有啊表情、比如有啊在发布宝贝上的改进、比如有啊在宝贝展示上的改进,等等。
我问,那你觉得有啊目前在哪些地方做的比淘宝好?答,“宝贝的属性可以自定义,宝贝图片和宝贝描述的图片添加更加方便”。我特意截图做了比较(图一:
淘宝发布产品 ;图二:有啊发布产品 ),有啊的宝贝发布流程确实要比淘宝做的更清晰,更炫也更灵活。
最近淘宝做了很多更新,似乎用户并不买账,怨声不少。咨询了几个淘宝卖家,包括这个店主,多数表示:改版后后台发货管理部分搞的很不清晰,如果需要发的货物很多的时候列表会被拉的很长,很容易就点错。还有很多买家甚至会被淘宝的交易评价规则弄得昏头转向。白鸦说
有啊简单 ,简单到了让人没有购物的欲望, 我觉得淘宝则是过于复杂,复杂到让新手不知钱从哪里花起。信用度、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支付宝、支付相关的密码等等,很多初级用户都分不清,转着转着他们就晕倒了….
PS:不知道为什么,淘宝、有啊的设计师都喜欢让页面在新窗口打开。在有啊上,连未登陆时操作被提示登陆,登陆之后居然没有覆盖回到原窗口而是新开了一个页面….还好我用的是tab式浏览器,不然看着那一叠窗口,我肯定没什么继续逛的欲望了。
3、有啊的出路在哪里?
如何把那部分通过搬家工具抢来的半死不活的货物给搞活了,搞活了才有人气,聚了人气才会有生意,有了生意才能有更多的人被转化进来。
继续保持流程的简化和易用。简单不一定是好,但是易用才是真的好。
4、一个题外话: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独立店铺系统是否有必要给用户添加一个计数系统?
类似淘宝店铺、阿里旺铺这样的独立店铺系统是否有必要给用户在后台添加一个计数系统?如果有必要,需要给用户展示统计的哪些方面?
和店主聊天的时候,店主截图给我看,他的淘宝店铺昨天的PV是2423、UV393、IP382,但是成单量只有区区几单,卖家和点击率很不成比例。他很苦恼和怀疑点击率的真伪…..
所以,我在考虑,是否有必要让用户知道自己店铺的PV,或者说我们应该展示给用户他们店铺的流量来源,访问者所在的地域等而不是展示给他们PV。

从豆瓣到淘宝再到卓越的购书经历

购书目标:Don’t Make Me Think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上次发起一个投票:你读的书从哪买的?结果33.33%的人选择了卓越网,占最多数;22.9%的人选择直接去书店,占第二位。实际上,我确实去过书店,Don’t Make Me Think这本书的售价是RMB39,而且我有个怪毛病,去书店只看书,不买书,因为要是买书的话看见什么都想买,SO,还是决定把看的好的书的书名抄下来,回来再买。

曾经抱了一点幻想,去淘宝看看吧,淘丫一下。去淘宝输入书名搜索到书目不少,选中“旺旺在线”、“免运费”、“价格从低到高”(我没有盗版情节,所以正版与否无所谓),可以看出,第一页中:最低价格RMB26.5、最高价格RMB29.2、淘宝商城价格:RMB29.25一件。其中,豆瓣推荐的价格RMB29.2。于是,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开始找个掌柜询价。但是,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书涨价了,现在是RMB29.2;并且有的商铺直接加了一个动态显示价格的告示,根本无视淘宝网页上标的价格。我在想,如果我给拍下来,然后直接付款了,掌柜会怎么解决?

既然,淘宝无宝可淘,于是转战卓越。同时也证明,豆瓣的推荐还是很靠谱的!

注册流程很简单,但是有一点疑问:重新输入邮件地址部分仍旧允许复制粘贴,这样的话这个重复输入的设置还有作用吗?所谓的重复输入是检查第一次输入是否正确的,如果在这里还允许复制粘贴的话能达到这个效果吗?我直接在第一次输入的邮件地址里进行复制了,如果我第一次就输入错误了呢?

登陆部分没有对用什么用户名登陆进行提示(是让我填写的那个“姓名”吗?)这很让人犯晕。曾经注册了“同事录”,原以为是用真名登陆的,没想到是用昵称,捣鼓了半天….,这点,支付宝、淘宝做的很好,提供多种登陆途径同时给与提示。

购物的时候会提供“搭购”功能,很贴心,比如我购买Don’t Make Me Think的时候就提示“搭购”给我一本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正好是我想要买的,很好,很贴心。(这里,他是怎么知道我也需要这本的呢?跟豆瓣合作?还是通过分析其他用户的购买行为?)

在填写收货地址的时候卓越太嗦了,很不爽。输入地址后提示我应该填写的邮编也就算了吧,当我不采纳的时候非要再单独弹出一个窗口来死缠烂打一下,难道“你们的资料”就那么准吗?别太自恋了好不?既然在注册的时候你选定的是用邮件地址作为登陆地址了,为什么在收货地址的时候不可以用这个地址作为默认的“E-mail”呢?非要再填写一次?

该省的地方没有省,不该炫耀的地方过分炫耀!

为什么丫头们更喜欢在淘宝而不是B2C购物?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丫头们相对于男人而言更喜欢去逛淘宝呢?为什么B2C都无法挖走这部分用户?
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淘宝便宜。
网购,尤其是淘宝出了旺旺这么一个可以在线直接砍价的工具,使得很多网购者打心眼里就认为,网购,首先应该比较的是价格。于是,别说什么保真、正品、都抵不过一个便宜。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仿牌子在很多购物网大行其道的原因。

2、流程简单,发货速度快。
相对于很多B2C而言,淘宝的卖家基本上都是先备好货,然后再上架,也就意味着下单了就能很快的发货。而很多B2C呢?则需要先下单,再备货,不能第一时间拿到自己购买的东西让很多丫头很不爽。

3、服务态度。
淘宝上的沟通都是很直接的跟店主沟通,评价也直接是和店主息息相关,所以,卖家的客服态度都很好,尤其是很多大卖家。但是,B2C的客服则生硬死板了很多,说白了,他们只不过是个打工的,并没有像淘宝客服那样的,甚至可以和买家直接交朋友。

4、还是客服。
淘宝的客服都是店主,而B2C的客服都是打工的。所以,淘宝的店主更懂得自己的产品,更知道如何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而B2C的客服只是在做一个工作的流程。往往更B2C的客服打交道更多的像是在找茬,不像是淘宝那样在沟通。

5、人性化。
国人很习惯这种买捆大葱搭你棵酸的做法。尤其很多女孩子买完个包包淘宝店主会顺便送你个小挂饰,然后再跟你扯吧扯吧平时穿衣怎么配包包,无形中就拉近了买家、卖家之间的关系,赢得了回头客。这一点B2C目前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6、淘宝很丰富。
白鸦在“关于简单、可依赖 ”的最后分享说“楼上N位: 如果淘宝是为你们服务的,早就关张了”。仔细想来,淘宝确实不是为我们这些买东西从来就是直奔摊位买完就走,买回去再自己研究如何用的人服务的。丫头们买 东西很在乎姐妹们的看法,现实中他们通常都会拉上姐们一起逛街,或者拉上男朋友去参考。网购,在淘宝,她们也能有同样的感觉。买东西想知道什么好什么不 好,在淘宝,叽叽喳喳的大家互相推荐,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啊。她们一般是看完社区再去购物区。就连不买东西的时候,也常常打开淘宝就陷进去了…..社区 于淘宝的结合给淘宝注入了很高的人气也吸引了很多丫头在那里出不来。
丰富到臃肿的内容可以让他们没事随便逛,大大小小的专题、推荐可以让他们慢慢看,花花绿绿的产品可以让他们慢慢选。在哪浪费时间购物不一样啊,还逛什么街啊。

结合最近和几个在淘宝上光顾比较多的朋友的谈话,瞎写了一些,欢迎大家拍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