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微信

我的微信生活

以下内容可能引发你的不适,请不要在旁边有人的时候观看,以免误伤。

1,我一般不接陌生人电话,尤其是在微信流行起来之后。

所以,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找我通过微信或者邮件要比给我打电话更快速,当然,如果有急事打3遍以上我是会接的。

2,添加我为微信好友不需要验证。

先讲一下目前我实验出来的微信针对聊天的几个策略:
1)如果你没设置「加我为朋友时需要验证」,则别人知道了你的微信号就可以直接跟你对话;
2)虽然他可以直接跟你对话,但是实际上他不是你的好友,你的好友列表里没有他,但是他的好友列表里有你;
3)如果你没设置「加我为朋友时需要验证」,且你设置了「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那么,当他通过查找你的微信号找到你时,可以看到你的十张朋友圈,而当他添加了你为好友时,他无法看到你任何照片了;

所以,现在你们懂我为什么要设置添加我为好友不需要验证了。

如果你有急事找我,直接开口跟我说,我看到了直接回答你,这一次的对话就结束了。你可以快速联系到我,效率很高。

如果我跟你不熟悉,你高效率的跟我沟通完了,那就结束了,你也不必在添加我为好友之后,思考半天要不要朋友圈屏蔽我,省事儿。

3,不要只打招呼不说正事儿,在即时通讯上,这很低效,也很没礼貌

如果你尝试添加了我,然后一直问我「在吗?」我永远不会回复你;
如果你尝试添加了我,我也添加了你,你每个节日都给我群发消息,包括父亲节都祝我节日快乐,我会删除你;
如果你尝试添加了我,我也添加了你,你没事儿就发个测试,看我有没有删除你,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我会第一时间删除你;

4,我的朋友圈从来不屏蔽任何人,包括我爸妈跟老板

我的朋友圈是生活的,我也需要一个地方记录生活;我的微博和微信公号是做广告的,我也需要一个地方做广告。

我的微信公号也是不拉黑任何人的,我想写点什么就写点什么,你想赞赏点就赞赏点。

你看,我的老板都会偶尔赞赏一下我的文章,虽然很抠门,赞赏给的非常少。

我开始是屏蔽其他人朋友圈的,后来我觉得有点累了,如果我的朋友圈里没有卖面膜的,也没有做代购的,你们聊天的时候,我都没有参与感,这不好。

作为一个陌生人,不要给我发消息让我给你开个朋友圈,那是因为我还没添加你为好友。
如果你想看我的动态,请看我的微信公号,这个解决方案,是我问Allenzhang之后,他告诉我的。

5,我基本不会主动从你的主页进去看你的朋友圈

信息太多,没那精力,我也没那在乎你是不是屏蔽了我。

我们都互相讨厌彼此,但是我们还不相互揭穿,这样挺好的

6,我几乎不参与任何微信群,家庭与工作的除外

大部分的群都是有「时效性」的,微信的群也是基于这个设计的。很简单就可以拉几个人进来,大家balabala聊,聊完,群基本也就冷静下来了。

而那些动不动就几百人的群,每天产生几千条消息,即使没有消息通知,变成小红点,也看着很累,更关键的问题是,亲们,你也不看啊….

而且现在退群那么人性的不再有提醒了,多贴心啊。

当然,你会觉得在很多群里,是你人脉广的一种表现,你跟很多牛逼的人在一个群里,是你牛的一种表现,那我只能呵呵了。

工作的群是无法退掉的,当然,大部分时候也没什么闲聊的存在的。

7,我的微信基本消息都是关了的

超过3个人的群,消息基本都关闭了;消息推送没有声音也不震动;不显示消息详情。

我已经跟好几个每次跟我见面都说自己忙的不可开交的CEO们建议,把你们的微信消息都关掉,然后再跟我好好聊天。

下次我们再见面的时候,这些觉得自己忙的不可开交的CEO们都很感激我,如果你也这样,你可以试试我这条建议,这条免费。

8,我会点赞任何我感兴趣的朋友圈内容

点赞,不是认同,只是我想mark一下,看看后面的我认识的朋友是怎么看的。

所以,当你们吐槽我现在做的产品的时候,我也点赞了,不要奇怪,我只是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朋友在下面附和吐槽,我好评估他的重要性及紧急性

9,越是被朋友圈分享的多的链接,我越是不会点击

这个好像很难解释为什么,但是,我对传播的多的信息,有天然的抵制。

同时,我关注很少的微信公号,大部分微信公号的内容,都会在朋友圈传播,我关注一些冷门的微信公号。

10,感谢你们一直读完,我这么装逼,你们还这么忍着

那些我心目中的优秀产品

有一位在36Kr的朋友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让我列举一下我心目中的优秀产品。于是,我给他展示了我的一个关于APP的豆列

在看完这个豆列之后,这位朋友向我提出了7个问题,我做了简短回答,现全文抄录如下:

1.在您给出的产品清单里,并没有看到效率、日历类产品,您平常会使用效率工具辅助自己的时间管理吗?如果是,常用的工具有哪些,你是如何利用它们的?如何看待效率工具和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以及您的时间管理方式是?

关于时间管理,我其实不太相信工具,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说,当你事情特别多的时候,被你忘记的事情,说明是不重要的,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筛选。也曾经有我的同事问我,每天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是怎么做到状态一直很好的,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拆分了事情,同时投入的时间比别人多,所以看起来我比别人轻松,如是而已。

正因为我不认为工具能解决时间管理的问题,所以,我尽可能的使用最普通的时间管理工具。我用的日历产品就是Web的google日历,他包含日历以及task。在ios上使用默认的日历工具,同步Google日历。

google日历里通常都是会议记录,但是经常你会发现,当会议很多的时候,记录不记录是没什么意义的,你还是会挑选最重要的来参加。当会议很少的时候,不记录你也会记得。而Google日历里的task基本都是我的「灵光一现」的散点。

2.您带领团队时常用的协作工具是?是它的哪项功能吸引了您,让您在众多的团队协作工具中挑中它?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很想了解您管理团队的风格、处理deadline和项目进展的方式,以及多年产品经理经历积累下来的对团队管理的思考。

团队协作管理工具,因为我们团队不同角色,所以分为3种。

1、作为PM跟UE内部,他们使用的是我们自己搭建的wiki,用来存放团队积累的文档、分享、规范等等,基本上属于知识库的概念;
2、作为PM与UE演示用,他们使用的是POP,因为他能完整在手机端演示,并且带有基本的交互,这是一个基于移动端做前期需求沟通演示最好的方式了;
3、作为项目协作,他们使用的是tower。

关于工具的使用,其实没什么特别因素,大概就是其中一个人使用了这个,大家还都能接受,于是就约定俗成的都用这个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很少较真,关键是看大家能不能用的方便,并都能习惯。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没有太多值得分享的团队管理经验,就几个方面吧:

1、目标明确可执行
2、放权,允许每一位团队成员犯错,但是不允许重复犯错
3、团队内部信息透明。当面沟通,立即执行;每个会议都要有纪要,事后跟踪;抄送告知,相关角色互相通气,包括需求变更、项目上线等等
4、传帮带,有完整的文化传承。我在内部实行的文化是,如果你有问题,主动找我请你吃饭,我来和你聊聊。我也会不定期的跟每一个成员1on1,话题很宽泛,随便聊点什么都可以。
5、在计划进行一半的时候提前review风险点。包括一个项目,一个月度计划,一个季度计划,而不是到最后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3.印象笔记几乎是我访谈过的所有业内人士共同的选择,但有意思的是,每个人的用法又很不一样。您使用最频繁的是印象笔记的哪几个功能?主要运用到哪些生活和工作场景里?

其实,我只拿印象笔记来做密码管理工具以及发票抬头显示工具…..当然,也有较多的时候,是我跟别人共享一份我写的相对简短的信息的时候。

4.和您一样,Feedly也是我最常用的RSS工具。说起阅读,您对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有要求(比如每天或每周必须要保持几个小时阅读,阅读的广度,偏好等)?我很好奇您在进行沉浸式阅读时的场景是怎样的(是关掉其他应用、块状时间的阅读模式、是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深度阅读,还是其他)?如果您愿意与我们分享和推荐几个您的Feedly里值得深度阅读的订阅源,那就更好了。

我觉得自己并不聪明,又加上我所从事的行业发展非常之快,所以,我有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感,于是我会逼迫我自己不断的想办法去获取信息。但是,后来我发现,只获取信息是没有意义的,我需要的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所以,微博、知乎我现在都很少看,我偶尔会发。

最终我对信息的获取主要分成了几种,读书、较长的文章阅读、非常短的信息快餐。

每周会用周末的一天来读书,差不多可以消化一本书;我坚持上班地铁,一方面不用烦恼堵车,另一方面是可以有阅读时间。

国内几个优秀的UED团队的博客是我一直阅读的,比如腾讯CDC;另外有一位c7120的同学一直坚持翻译国外的优秀产品文章,很值得钦佩,内容也很棒;还有就是最近简书这个网站上积累了比较多优秀的内容。

5.惊喜地发现Swarm也是您的一枚常用应用。签到也是您的一种生活方式吗?您平常都会在什么场景下玩起签到应用来?

签到算是一种延续下来的习惯吧,当我发现自己签到了那么多地方之后,我决定坚持这个习惯,把自己的足迹都记录下来。这属于我个人「整理癖」的一种外在表现,哈哈。

反正现在用4sq签到的人非常少了,不像早年那么疯狂,所以,我也不用太担心什么信息泄露的问题。

6.⎧不重⎭ ,⎧功能收敛⎭, ⎧克制⎭是您在描述产品时最常提到的词汇,这也是你最看重的产品气质吗?您通常会用怎样的逻辑和思维框架去切割、分析和判断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哪些点是你最看中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好产品的不同评判标准。

就如同我写在我所创建的「我心目中的优秀APP」的豆列中的话,我评判一个好产品,按照优先级排序是这样的:能实际解决一个问题,有用;功能克制,即使做不到功能克制,也要做到外在克制,是好用的;外表优雅,交互自然。

有很多人推崇clear这个产品,但是我不喜欢,因为他太炫了,反而在核心功能上做的不太好。facebook也发布过几款很炫的产品,但结果看,市场反馈都不是很好。

目前为止我心目中最好的APP依旧是微信,他的功能目前看非常多,但是,你感受不到他的复杂,他非常克制与收敛,同时他也没有高级的交互,所以你使用起来非常的自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另一个与微信比肩的产品是twitter,发展了这么久twitter依旧是那么优雅克制,即使是加入了一些商业的元素,依然很棒,而微博一直在添加功能,总是会用力过猛。

我特别喜欢的两本书,一本是《简约至上》、一本是《看见》,这2本书总结起来看就是,平淡无奇的反而会呈现出最巨大的杀伤力,而执迷与抖那些水袖功夫的,往往只有花拳绣腿。

在《三体》的小说里,地球人对星际战争的猜想与预期一直都是「大」,所以建造了无数巨大的星际战舰,结果,三体人派了一个平淡无奇且很小的水滴,毁灭性的干掉了几乎全部星际战舰,这真是最大的反差与讽刺了。

7.最后的问题可能稍显宏观甚至晦涩,如果您并不喜欢这类问题,可以选择忽略,但我们依然很想听到您对此的理解。您是如何理解⎧产品⎭和⎧人⎭的互动?

首先,产品必须是要与人互动的,不然,那不是一个产品。

就像New Balance的广告所说,「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去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产品与人的互动就很明了了。

你的互动,必须是有效的;你的互动必须是真诚的;你的互动最好是直接的,你可以抖一些机灵玩点杂耍,但是,这只是点缀的佐料。

在《三体》的小说里,地球人造的星际战舰非常之庞大,但是针对舰长的操作台确极其简单,它的理念是要让舰长专注在他该做的事情上,其他的技术都被隐藏了。从这个角度看,《三体》作者所表达的「互动」理念非常棒。

啰啰嗦嗦的回答了很多,不知道是否有表述清楚,如果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随时邮件沟通。

谢谢你的问题,也让我自己做了一次梳理。

晚安。

kentzhu ,2014.12.5

关于Feed流信息的加载方式

最近频繁的在使用微信,在聊天、公众帐号、朋友圈之间穿梭,总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我试着来描述几个场景。

场景1,
我在刷朋友圈,刷到一半,返回聊天列表,聊天,聊完,继续刷朋友圈。
这个时候,我需要打开朋友圈,先看新发的,再看我刚才看过的,再看我刚才没看过的。(我无法绕过我刚才已经看过的那中间的一段)

在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跳转到我刚才浏览到的位置,继续浏览刚才没浏览完的,然后,再刷新,浏览最新的。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场景2,
我在看微信公号,一篇长文,看到一半,返回聊天列表,聊天,聊完,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我需要打开微信阅读号,找到这个公号,打开,继续阅读。(这里,微信做了优化,会记住我在这个文章中上次阅读到的位置,很不错)

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从聊天列表进入刚才那个微信公号,跳转到我阅读了一半的位置,阅读。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场景3,
我有一个微信群,关系很不错,每天产生很多内容,我来不及看。睡前,我打开微信群,看他们的聊天记录。我需要先一顿下拉,拉到我最后看到的位置,然后,继续上拉,顺序阅读。

这个场景里,如果有一个「标记」,点击该标记,直接进入我上次阅读到的位置,然后上拉继续阅读。我会节约很多时间。

这3个场景,我一直很困惑,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样。

我把这几个场景提炼一下,对于一个feed流形式的内容。新的内容,该如何加载?

这个问题,之前我对比过新浪微博跟Twitter的做法,发现,似乎Twitter更加人性化一点。

Twitter的做法,点击加载,加载完成后,页面停留不动,有一个明显的标识告诉你,你上次阅读到这里了,你下拉,页面上滑,看你没看过的新消息,直到顶端,你继续刷新,继续下拉,看新消息。

Twitter的这一系列交互很自然,用户只需要不断的下拉,下拉,下拉,就可以阅读了,阅读的成本很低。

我们再来看新浪微博的做法,下拉,加载最新的内容,自动将旧内容顶踩到下面去了,你上拉,阅读新内容,直到阅读到你读过的地方,这个时候,你需要点击,加载新的内容,或者你一顿下拉,回到顶部,然后下拉,加载新的内容,然后上拉查看,然后循环。

新浪微博的这一系列交互很不自然,用户需要下拉/点击,然后下拉,然后再点击,刷一下回到了顶部,认知很奇怪。

feed流的加载形式

我不知道这2个产品当初在设计这个功能的时候,分布是怎么考虑的,不过,从一个用户的角度看,我更喜欢自然的Twitter。

各位产品经理,你们觉得呢?

产品微信化尝试

大概1个月前,接到一个命题作文,题目是「如何更好的让产品微信化」,出题的是极客公园年度互联网创新大会。

我本人对这个题目的叫法感觉有点怪,但是,大体想要我论述的事情我能懂,正好我们最近也在考虑如何让产品与微信建立联系,所以,欣然同意了。

这个论述整体的思路是这样的:

1、基于微信是否可以简单的为用户创造价值?

2、微信是一套怎样的产品系统,他的运作逻辑是什么样的?

3、在微信的产品运作逻辑下面,产品如何跟他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能量?

4、基于微信公号,有哪些可以玩的思路?

概括来看,

微信已经席卷了中文移动互联网绝大部分的用户,并且,越来越成为他们无法离开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微信所建立的生活方式中,其实规则很简单,他就是一套消息系统,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不断的信息传递来建立联系。基于这个联系,微信建立起来自己的外延,这个外延包括微信公号、微信游戏等等其他的行为与产品模块。

我们可以把用户在微信上的信息传递形象的称为传递「卡片」。卡片就是所有信息和服务的载体,在微信建立的消息系统中,卡片在用户之间流传。

这也就意味着,谁能基于微信开放平台制造出更好的更利于传播的「卡片」,谁就能赢。这里面包含几层含义,

1、卡片的展示形式和打开方式要足够好

文字的形式的话,文字如何精炼;图文形式的话,配图的选择。直接就能在当前页面消费了,还是说要继续跳转一次?

2、卡片有可以让用户不断传播的动力

一个卡片,如果用户看完了就完了,那就意味着这个信息传播到这里就断掉了,没有生命力了。如果用户看了,觉得很好玩,发给我其他的朋友,发到朋友圈,就意味着这个信息会继续往前跑,这个信息在不断的放大,这个价值就大得多了。

 

以上就是在基于微信的过程中,能够跟产品结合的切入点,以及切入的思路。

 

对于微信公号而言,虽然官方极力想做成类似「APP」的形式。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微信公号更适合去做类似简单的输入输出和CRM的事情。

在我们对微信公号的开发过程中,主要基于这样几个点去思考的,

1、是否可以利用微信现有产品的特性去开发功能

比如,发送位置信息就可以找到周边的快捷酒店信息、拍登机牌就可以给出该航班的动态信息等

2、如何让用户与微信公号发生更浅的交互,就可以把事情做了

比如,从用户手动选择位置到自定义菜单的变化、进一步将产品标准化,减少用户的交互操作

3、除了让用户通过微信公号获取信息,是否也可以作为内部的工具来用

比如,查看每天的订单状态、查看每天的业务数据等

4、微信公号也必须有趣好玩

比如,我们会在业务的查询基础上,增加一个跟糗事百科的合作,用户也可以来这里消磨时间

 

至于这次分享的keynote,不准备公开放出来了,因为基本上观点都在这里,也很浅。

当然,如果你执意想要的话,可以在我的微信公号里试着输入「微信产品化」,看看有没有什么结果。对了,我的微信公号,iamkentzhu。

自己把自己恶心到了

互联网的信息产生与展示形态,从Web1.0到Web2.0,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改变正在慢慢发生。

在未来,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与观念,绝大部分会来自于我们自己所构建的“互联网”,从Follow概念出现的那一刻起,这种改变就在发生。信息,从之前的洪流变成细流。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之前 ,全国人民都只有一个信息源,他被称为“人民XX”,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都是他们发出来的。

现在,我接触到的信息来自我不认识的某个设计师或者某个到处旅行的家伙,这些人,都是我主动关注的,我关注他们,是因为我对他们的信息感兴趣。

我不喜欢周立波,在之前,我可能不得不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因为,消息是打包发布的;现在,我几乎得不到任何关于他的消息,因为,信息源头我没关注过,发布跟他相关信息的人都被我屏蔽了。

这就是改变。

说回到今天的事儿。最近有很多朋友在微博上抱怨,说微信的朋友圈真乱,天天都是心灵鸡汤,天天都是什么不转发死全家。

看到这样的抱怨,我一般都会默默的拉黑这些人,然后骂自己一句傻逼!

1、朋友圈的问题跑到微博去抱怨,是为了秀智商下限吗?

有人说,那还不是因为朋友圈里的都是熟人,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说吗?

靠,都在微博上骂了,难道跟帖大字报有什么差别吗?

2、谁能加你的微信,加你的时候是不是都是你自己通过的?

你选择了跟谁成为朋友,你选择了接受谁的消息,最后你自己被骚扰了,这算什么?

这就是,你自己被自己恶心到了!你被自己恶心到了,你骂别人,这妈的算怎么回事啊!

3、你肯定会说,年轻人,你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是的,你会说,有些人,我不得不加, 有些群,我不好意思退。

亲爱的,你活的累吗?你活给别人看,你一辈子这样虚情假意,累吗?

是的,你会说,有个姑娘长的好漂亮,心痒难挨,一定要骗上床。

哥们,为了打一炮看点鸡汤,你还想怎样?

4、微信其实提供给你们这些好面子的人某些解决方案的!

1)朋友圈权限设置

在朋友圈长按某个人头像,可以设置不看他的内容或者不让他看你内容

2)设置需要验证才可以加为好友

5、我的一些原则

1)超过3个人的微信会话设置为静音

2)尽量不加入超过40人的群聊

欢迎拉我进入200人、300人、400人的群聊,我发个广告就走。

3)尽可能的屏蔽在朋友圈里谈论星座、社会、IT、产品设计、好运气的人。

我的朋友圈,只有花花世界美好生活,因为,我的现实,已经很苦逼了!

 

你应该知道的一些微信技巧

写在前面:

微信越来也像一个社会,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用自己的表达方式。

所以,理所当然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拒绝的方式。学会拒绝,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 拒绝朋友圈中的心灵鸡汤内容

没有人喜欢整天把自己搞的像个圣人一样的朋友,也没有人喜欢整天向自己推销垃圾产品的朋友。朋友,不是这样的!

在朋友圈的TimeLine中,长按某人的头像,可以出现朋友圈设置权限功能。方便屏蔽段子达人、心灵鸡汤等。

其中,加入朋友圈黑名单后,他将无法看到你发在朋友圈的消息,你也可以设置不看他的照片。

  • 拒绝群消息提醒

点击群聊右上角的icon,进入群聊信息界面,拖动到页面的下方,进入详细设置,可以关闭群聊的消息提醒。方便减少一些信息骚扰。

(该功能无法关闭数字提醒)

  • 群聊中快速@某人

在群聊会话界面,如果长按某一个人的头像,那么就会自动在输入框输入 @昵称 ,方便@别人。

同样的,如果在群聊会话界面的输入框输入 @ 符号,那么就会出现这个群好友的列表,选择一个,就可以在输入框快速@他了。但是有个细节,如果实在英文或者数字后面输入@符号,则不会弹出列表滴。

  • 在朋友圈里发纯文字

在朋友圈页面顶部的相机icon上长按,可以发文字。

同时,当前群聊界面、朋友圈是可以支持超链接的。

  • 删除朋友圈中的纯文字信息

该功能尚未开放,预测微信会在接下来的版本放出。

  • 朋友圈中单独回复某人

点击朋友圈中某个人的评论信息就可以单独回复给这个人了,其余的人不会收到提醒。不过,如果你们有共同好友,该信息依然会被浏览到。(泡熟人的请注意)

  • 朋友圈中删除自己的评论信息

点击朋友圈中自己发布的评论信息即可出现删除按钮。

  • 多设备之间同步微信聊天记录

点击设置 – 聊天记录迁移,可以上传或者下载聊天记录到微信的服务器。方便多个手机之前迁移微信聊天。

  • 查看通讯录当前好友数量

打开群发助手插件 – 新建群发 – 全选。会在先一步的按钮那里看出来当前有多少好友了。

(这个数字包含了已删除了/拉黑了你的好友)

  • 查看当前微信会话的数量

点击设置 – 聊天记录迁移 – 上传 -全选。就可以现实你当前的会话数量。

最后,扫描一下就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号,ID:iamkentzhuiamkentzhu

 

我们是如何利用微信来辅助产品的

注:这是IT经理世界与搜狐IT联合做的一个关于微信开发者调查的专题,其中对来自快捷酒店管家的公号“订酒店”做了报道。原载:搜狐IT

文/快捷酒店管家产品经理 朱坤(kentzhu)

现在,只要看到一个APP,需要用户之间产生信息交互,比如导航信息、航班信息、酒店信息、餐厅信息等,但是却不支持微信分享的,我看着都很捉急。这就好比,用户已经处在了信息的高速公路上,但是你还只让他骑着单车,这是有点反人类的。

对于产品而言,我们的目标用户在哪儿,他们在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我们的设计就应该跟到哪儿,巧妙的利用用户常用的工具,可以更好的赢得用户的好感,从而触动他们。

在快捷酒店的预订上,存在1个很典型的场景。我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住进了宾馆之后,想找朋友出来聚聚,我需要告诉朋友我当前的位置。所以,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在快捷酒店管家中加入了分享的功能,用户可以分享酒店的地址、电话信息到短信和微博,帮助用户完成这个需求。我们以前认为微博是一个很多人在的地方,分享功能应该来引流不少用户,但是,我们错了。除了店长,很少有人使用这个功能。因为,住酒店是个很私人的事情,用户不那么愿意公开。同时,分享到微博的信息并不能直接为用户调起导航。

微信的出现,将这个问题很好的解决了。现在,我出差去深圳,我可以将我的酒店信息通过微信分享给我的朋友,朋友在微信上打开这个信息,可以直接调起快捷酒店管家APP,然后通过导航功能找到我。从数据上看,我们接入了微信分享之后,用户的使用率及回流比率是之前微博的数十倍,相应的,短信分享的使用率也相应下降了超过50%。

在快捷酒店管家的产品中,我们将微信的分享看作是一种病毒。我通过微信分享我在快捷酒店管家上预订的酒店,传播了快捷酒店管家的品牌,同时也吸引了新用户来安装这个APP,然后这个新用户又成为了病毒。而病毒的根源就是,他提高了信息流通的效率。我们的兄弟产品航班管家在这点上做的更加深入,他们直接把微信分享独立出来显示,同时在分享到微信的缩略信息中就展示了航班号及起飞机场与时间,更好的帮助了用户。

在很多时候,用户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个产品由什么来承载,他们只在乎这个产品能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有次有个朋友被困在昆明机场,通过微信问我,附近有没有快捷酒店,我说,你直接用我们快捷酒店管家查呗,他说没来得及下载,没流量了。最后,我用快捷酒店管家帮助他完成了预订。这个事情之后,我开始思考,APP是否是唯一的移动解决方案?对于快捷酒店管家,我们要做的是帮助用户解决如何预订快捷酒店的问题,而APP只是一个载体,显然,他不是唯一的。

正好,微信的4.0版本开始支持发送当前位置给好友,当时我就在想,如果用户主动将当前位置发送给公众平台,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他的位置返回给他当前位置的快捷酒店。这样的话,那些低频使用的用户,一样可以在需求的时候享受快捷酒店管家的优质服务了!从产品逻辑上看,都是根据用户当前位置,找到用户当前的快捷酒店并完成预订,这跟快捷酒店管家的产品理念完全一致。

于是,我将这个想法做成原型发布到了微博上,之后开始联系微信开放平台的同学。他们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也很支持,于是快捷酒店管家成为第一家内测公号平台自动回复功能的公号。我们注册了innteam这个微信公号,我们的CTO花了大概2小时完成了调试,上线了一个比较粗糙的版本。最初的订酒店公号(微信ID:innteam),只能实现共享位置,我们根据位置的x,y坐标查找酒店。后来,我们的CTO继续深入,调用了一些第三方的API,可以实现按照地点来查找,按照店名来查找,按照品牌来查找等。现在,这种形式几乎成了生活类服务微信公号的样板模式了。

完成之后,我只是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第二天正好腾讯科技的一个专题中提到了这个公号,于是第一批用户就这么来了。之后,我们没再做过任何的宣传与推广,一来是因为创业团队人力不足,二来是觉得只是个辅助业务。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来自订酒店公号的订单量一直在上涨,我终于意识到这不是用户在测试,而是,用户发现这是一种更低门槛的订酒店的方式了!

于是,我们开始想办法把老用户与微信也结合起来,可以让老用户直接在通过这个微信公号来管理自己的订单。打开一个微信公号,输入一个命令就可以取消订单,相比打开APP,等待启动再切换到订单管理而言,无疑效率又提高了。

这一切,受到了用户的肯定,在公号的后台里,很多用户留言说,原来微信还可以这么玩,原来订酒店可以这样简单,这太酷了!

在后续,我们将订酒店升级到了3.0版本。增加了这样几个功能:利用微信的自定义菜单,一键查找周边的酒店 ; 直接在微信中完成预订 ;不管是APP和微信公号都可以将你选择的酒店信息再次分享出去,然后你的好友直接完成预订,更好的解决了『替人订房』这个需求 ;跟第三方合作,增加了一个有趣的随机糗事功能,因为我本身是糗友,同时,我始终觉得搞个客服让人调戏,是个很低级的产品行为,另外作为一个小团队,我们也没人可供调戏。

从微信订酒店3.0版本开始,我们已经完成了微信上的产品循环构建。用户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生产出『酒店卡片』,这个卡片通过微信进行传播,然后产生出更多的卡片,最终实现帮助用户解决酒店预订的需求。

当然,对于很多实体酒店而言,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运作微信公号,通过微信公号发布优惠和吸引新的会员,也进一步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这让我们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前景进一步的看好,我们正在对订酒店微信公号做升级,会进一步的提高用户查找酒店、预订酒店、与好友分享酒店信息的效率。

作为开发者,我很少看外界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评价与预测,这些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在快捷酒店管家,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的用户会因为微信的出现发生怎样的改变,他们对APP的看法,他们对手机生活的看法,我们会根据这些看法去发现可以跟微信的结合点,然后将这个需求提给微信,一起来满足用户。

微信阅读的压力

在微信中,我只关注了2个媒体类的微信公众账号。现在,他们每天会各发布一条消息给我。实际上,我并不是正好是在他们推送给我消息的时候,我就正好有时间阅读。

所以,会出现2种情况:不管这条消息,等我有时间之后再读。但是,每次看到微信上有一个红色的新消息提醒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有压力,感觉有点什么事情没做 ;先点击进去,把消息提醒去掉,之后再读。但是,微信的信息刷新太快,这个消息会很快就被淹没掉,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这条消息被遗忘了。

这,是我现在在使用微信媒体类公众帐号的时候,遇到最大的问题。这种push形式的信息,对于阅读而言,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我一直坚持使用Google reader ,我可以在有空的时候,选择我想要阅读的条目去阅读。阅读这事,一旦形成压力,就会变成一个很奇怪的结果。要么取消关注,用另外的形式去获取,要么信息到达了,但是不会被打开。

微信限制公众账号每天的发送条数,一定意义上是在减少这种信息阅读的压力,但是,似乎并不是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了。

微信对话列表中对信息的展现形式,旧的消息会被迅速覆盖,使得当信息过多的时候,信息的筛选成为难题;同时,手机并不太适合承载长信息,而现在的媒体类公众帐号的信息都很长,这使得沉浸式阅读与碎片化的展示形成矛盾。

也许,微信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公众账号的信息展示形式。现在的展示形式过于单一,纯文本、图文混排并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公号信息展示需求。

同时,媒体类公号或许也应该考虑,独有的信息显得更重要,因为在微信的平台里,用户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有同质化内容和没有很高价值的媒体内容,微信阅读的用户会跟挑剔。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链接

因为前段时间我们团队做了个微信公号,叫做“订酒店”(加订酒店为好友即可)。在微信上实现了在线预订快捷酒店的功能,已被众多微信公号模仿,基本上成为了微信公号利用地理位置的标杆,算是小有创新吧,所以,最近很多媒体朋友找我约稿,问我怎么看微信的开放平台,问我微信的出现会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这一问,真心把我问住了,我向来看的都比较短浅,远没有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做产品也是打到哪儿就走到哪儿。关于微信“订酒店”这个公号的由来,之前在知乎已经回答过一次,不再赘述。当然,这篇文章我也谈不出来任何关于微信开放平台的看法,只是最近在做产品的时候想到个事情,随手记在这里。

我们都知道,链接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础,在Web时代,相互的链接让整个互联网充满活力。以浏览器为载体,各个产品之间相互链接,用户在不同产品之间流转,形成一套系统。以链接为基础也衍生出“入口”这个词,典型的如搜索引擎、导航网站等。而一个产品在不断的衍生下会形成各种子产品,这些子产品继续通过链接跳转来细分用户,并在一个网站中完成用户的所有需求。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链接在很长的时间里,不work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独立的APP,APP之间是孤立的,不能相互链接与跳转。这种形式使得APP产品从专注的满足用户某一个独立的需求出发,反而做出另外一番繁华。

但是,越来越多的APP,且不说手机容量如何,即使是整理也是一个费劲的事情。我之前说,APP被用户下载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面还有是否会被打开,是否会被保留,是否会在使用的时候被记起来,等等…..之前我的手机里面装了超过200个APP,但是经常使用的却非常少。很多APP在用户的手机里根本没有曝光的机会….这是每个做APP的产品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坚持做一个细分的APP来满足用户,很多大公司也坚持把自己的APP分拆出来,做成APP群,每个细分产品一个独立的APP,去运营,去获取用户。原因只有一个,用户不需要大而全的APP,独立的细分APP可以做的更好,体验更优秀。但是,用户真的是不需要大而全的APP吗?我保持怀疑。

微信的出现,第一次使用了“插件系统”这个形式。当时,我就说,这是微信最伟大的地方之一,也是未来微信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之一。因为插件系统的出现使得一个APP的扩展成为可能,同时,插件系统是一个用户自助的系统,且很灵活,这真是个天才的想法!

后来,微信实现了与APP之间的相互调用。通过APP分享一条信息给微信,微信判断用户是否安装了该APP,如果安装了,直接调起,然后进入该信息的展示页面。这太酷了,这不就是入口吗!那些坐拥巨大流量,号称着开放的大产品,你们在想什么呢?

微信的这种开放性尝试,第一次实现了APP之间的“链接”。这种链接是如此轻巧与共赢的,第一次,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也可以实现跳转了,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轻盈,但,这已经很酷了。

实际上,微信订酒店在微信上的尝试,是我的另外一个思考。作为小的APP开发者,在市场推广完全无法于大鳄们抗衡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突围?我向来认为,弱小的时候傍大款是个很好的方式,只要你能保持住品牌的独立。所以,借助微信的开放平台,我们做了这么一个事情。

Allen Zhang看完我们的微信公号之后说了一句话,在未来,每个微信公号就是一个APP。说实话,第一个版本的时候,我其实没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只能实现基础的查询与电话调用。后来,我们再继续往下走,我们发现,在微信上,可以实现完整的产品流程的,用户查询酒店,在线预订,管理订单。这事跟在APP上可以实现的功能完全一致,只是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去交互。是的,在微信上,每个微信公号真的可以就是一个APP,一个有完整的体验流程的APP。

微信这种做法,跟之前调起APP是一个思路,让APP之间形成链接,去建立不同APP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往下,这真是个牛逼的思路啊!就跟360消灭了IE6这个毒瘤类似,微信是否会让HTML5重现光明?我很期待.

媒体朋友们不断问我,你怎么看微信的开放平台,微信接入电商是否有戏,微信做O2O会不会成功,微信会不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我,真的不知道。我也不关心,我只关心,微信是否真的足够开放,我的用户是否在微信上如果需要订快捷酒店了,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他们需要我们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我们需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个做产品的。

迭代出来的一个生活方式

知乎上有个问题,“微信有哪些功能亮点,为什么?”。热门的产品,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开放式的问题,答的不好也不会被骂,所以我就回答一嘴。

当然,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使用微信的,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微信的发家史(见本文最后)。然后,我惊奇的发现,微信其实是个定位“摇摆不定”的产品。1.0版本,微信定位于手机端文字通讯工具;1.1版本开始加入插件,基本冲着通讯中心去的;2.0版本开始往着多媒体通讯工具发展;2.5版本开始是陌生人交友;3.0版本后被官方重新定义为一个生活方式…..

然而,一路走来,不断的迭代不断的发展,这个产品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庞大,价值也随之增加。过年的时候惊奇的发现一个年近50的叔叔使用着微信跟儿女沟通!我同时也在微博上翻到了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专家的评语,太垃圾了,连抄袭(kik)都抄不好。不知道现在他们转身再看自己当初的微博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对了,提醒一句,微信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导入通讯录而是一直依赖QQ自身的关系链、用户公司邮箱、微博等去导入用户关系的。第六个版本才开始导入通讯录。

好,言归正传,回答知乎上的这个问题,说说我理解的微信的产品亮点。

基于一个迭代了数个版本的产品去转身看他的亮点,完全算是一个用户的个人感受,算不得什么评论或者其他的。在我看来的很多亮点也许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很多亮点也许是当初误打误撞出来的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以下观点我纯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去感受。

1、对性能的极致追求

在微信的前3个版本的版本介绍里都有这样的一句话,“为了保护您的隐私,微信不会自动扫描和上传您的通讯录。并且不透露信息是否已读,降低收信压力”,这段话直到1.3版本的时候才取消。其次,在低网络环境下,相对于其他App,微信更坚挺。同时,微信对图片的压缩也很值得称赞,可以将图片压缩到很小的KB但是质量却损耗很少。另外,曾经有人对比过米聊与微信的流量消耗,微信胜出很多。

以上的例子只是想说明,性能是微信的第一大亮点。因为我一直坚定的认为,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性能是最重要的用户体验,就像在电子商务中,系统与服务才是最重要的用户体验一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依旧很在乎流量的消耗,在一段时间内,移动设备的性能仍然是移动产品一个较大的限制。

2、插件系统

微信从第二个版本开始就有了插件系统(早于语音及附近),我认为这是它最霸气的地方之一。这个插件系统最早是支持腾讯微博的私信,后来是QQ邮箱、QQ离线消息、语音记事本、….猜想一下,这个插件系统最早是奔着通讯中心去的,先拿自家产品实验,成为一个移动端的消息中心,也就是微信的第二个定位点。

不过目前这些插件还都是自家的,请允许我继续猜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微信会把这个插件平台开放出去让第三方插件进来,比如附近的优惠、餐馆、酒店、出租车。那个时候,微信就真的是一个生活方式了!

3、群聊,尤其是语音的

微信在第三个版本加入了文字群聊,随后的第五个版本里增加了语音群聊功能。语音和语音群聊的功能是微信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引发了真正意义上的用户爆发。

在我个人看来,QQ群和微信群聊都是在满足同样的需求,只是因为平台和工具不同最终实现方式不一样罢了。在移动端微信采用这种方式丰富和简单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让群体的隐私最大程度获得保护。群聊开放之后,我的关系群绝大部分都转移到了微信上,老盆友之间的叙旧与扯淡,新朋友通过语音交谈快速认识与融入。

4、查看附近的人和摇一摇

这2个功能出现在第八个版本和第九个版本,应该是微信的另外2个爆发点。都是充分利用手机自身性能实现产品功能的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摇一摇这个功能上,微信增加了很多人性的因素比如来福枪的声音和断背维纳斯并包装成一个大的产品人情味的卖点去宣传,收获颇丰。

5、个性签名、小游戏

个性签名其实是跟附近的人一起出来的,最早出来的时候是只有个性化头像的。把这2个和小游戏放在一起,是因为这3个都是降低陌生人之间勾搭的门槛,俗称破冰。

好吧,问题回答就此结束。微信还在继续迭代,我作为一个用户还在继续使用。在我看来,微信是一个迭代出来的生活方式。微信的起步看起来姿势很难看,但是走起来了之后就越来越有感觉,最终越走越好。事实上,很多产品都是这样的,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对一个还在襁褓里的产品下定断。

在准备结束掉这篇有着强烈的捧臭脚和马后炮感脚的文章的时候发现微信更新到3.6版本。插件系统新增了腾讯微博推荐、腾讯新闻推荐、直接微信回复邮件。还是在继续的整合自身产品,继续其他第三方插件的进入。

另外,3.6版本的微信支持撤销正在说的语音功能,挺不理解的。这个问题之前跟人争论过,我的观点是这种本质上通讯的产品应该不支持语音撤销,就像发出去的文字无法撤销一样,因为消息要“即时”的,而说错了的语音消息会让沟通更符合沟通本身。

最后,附上微信的版本迭代历史(以ios为例,截止到3.5版本)猛击这个Google文档

另外,其实微信有一些小的版本,主要是修复bug,没有在此列出。数据来源:微信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