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毫无关联,毫不在乎。最终葫芦被蚜虫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
标题里用这个,想要说的事情是,我们要真正的理解目的,才能做出来合适的方案。用比较不人话的话来说,不要站在问题本身看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
最近,我跟小伙伴们讨论一个需求,我表达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然后给出了一个我心目中的方案。
接收到需求的小伙伴拿着我的目的和方案走了,在跟团队其他小伙伴讨论的时候发现,我的方案有瑕疵,实际无法执行,于是,他们又来找我。
这一次,我们讨论的不是「我要这么做的原因」,而是「我的方案」。于是,我们就探讨了半天,实际证明,我的方案确实是有瑕疵的,不能执行的。
搞了半天,我忽然想起来,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探讨我的方案呢?我其实只是想要那个目的啊,我其实并不是很在乎是不是用我的方案去做了。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案,那是更好的事情啊。
几个人在一起,复盘了这个事情,不由得觉得好玩。然后我们的一个小伙伴总结了一下关于这个事情的感悟,如下图:
这个事情之后,我做了一下反思,反思我在接收老板的需求的时候,和我作为老板向小伙伴们发出需求的时候,分别是怎样的遭遇。
首先,我们在发出一个需求的时候,都是会描述一个「我们想要的结果」,或者叫做「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的目的」。为了让我们发出的这个需求看上去不是那么扯淡,我们常常都会附上一个「我们心目中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一方面是一种佐证,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合理的,一方面也是一个指导,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实现步骤。
然后,我们大概会遇到3个结果:
1、完全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但是,老板交待了事情,我们必须得做,就依着自己的性子,搞了一个方案出来。
不理解为什么,不参考指导方案,只盯着要的那个具象的东西,结果就是一塌糊涂。
2,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但是,不能理解给出的指导方案的目的是什么,就完全照着指导方案去执行了。
这种是最常见的,这种是号称执行力强的做法。我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也给了个方案,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二话不说,崛起屁股就干,我完全听你的。
这种强执行力的玩法,需要下发需求的人把事情想的足够明白指导方案给的足够正确,同时,实现路径也足够单一才可以。稍微复杂一点的业务,复杂点的事情,这种状态就会经常出现,我很努力,但是,我好像做的始终不是那么回事。
3,完全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明白指导方案与为什么这么做的关系。
这种是最牛逼的配合,你要的是葫芦,但是,我要帮你除草抓虫,因为,即使你知道种个葫芦很不容易,你也不会知道种个葫芦如此之不容易。
当然,就像我的小伙伴说的,不同类型的老板风格不一样。不过,我愿意善意的揣测说,其实,绝大部分老板是这样,他们想要的是葫芦,他们也知道种葫芦很不容易,他们给了你葫芦籽和种子,至于怎么种葫芦,你可以随意发挥,他们不会去干预,只要你能把葫芦搞出来。
其实,我们延展来看,这个案例,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分析」了。如果我们把「老板」当成是一个用户,我们应该首先通过老板提的要求,去分析他真正的需求,理解了他真正的需求,再去思考怎么解决他的需求。
用户所有的需求都是这样的,我要的是葫芦,反正我要的是葫芦。
之前给新人做分享的时候,我经常会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做需求分析及沟通:
– 客人:服务员,给我来杯水
– 服务员拿来一杯热水
– 客人:我靠,这个水怎么这么烫啊!
– 服务员: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给你换一杯
– 服务员去换了一杯温水来
– 客人拿起温水给自己的女朋友洗了个手
怎么做沟通,怎么做分析,这个故事你看得懂,就可以了。
— 题外话
每当看到我的团队里,有小伙伴有类似的总结与复盘感悟,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最近在思考,到底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成就感?或许在不同的阶段,对成就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当我把我自己放在这个团队里的时候,我想,我需要的是让自己有成就感,让小伙伴有成就感,就是这样。
同时,从私心上讲,我又是很希望我的团队能学会独立思辩、勤于复盘、直接的表达,这些是我的价值观与做事方式,也是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希望我能黑化他们。
江湖路漫漫,总希望能有志同道合或者臭味相投的人一起前行,大概就是这么个执念吧。
不知道是好是坏,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