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信息架构

找不到,则用不到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很幸运的站在了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大方的享受着信息红利,当我需要旅行的时候,我不需要提前几个月就去购买车票,预订酒店,查看交通情况,互联网给我带来了足够多的便利和安全感;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当我们享受着信息红利的时候,我们恰恰也被信息过剩所困扰。我们不停的刷着微博、微信、新闻,生怕错过某条消息,但是,实际上我们所能吸收的有价值的信息却越来越少,当信息越来越碎片化,我们越来越疲惫。

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但是,如何从中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却成了一个大难题。

当拥有信息比不拥有信息会给用户造成更大的痛苦和麻烦时,用户会倾向于不使用信息检索系统。

穆尔斯定律说,有了信息,你就需要阅读它,这就够烦人的了接着你需要理解它……理解了信息后,你很可能会发现你的工作是错误的,或者是无用的…….所以,可能没有信息,不使用信息反而能够避免出现麻烦和痛苦。

当然,穆尔斯的本意并非真的是我们不要信息,而是说,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从「创造丰富的信息」,转移到「解决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人脑并未遵从「摩尔定律」,硬件一直在升级,但是,人脑的进化则异常缓慢。所以,要设计出有用的信息系统,必须深入理解用户及其社会背景。错误的用户模型,以及错误的信息搜索行为模型,导致大多数产品与成功失之交臂。

摩尔斯的这个理论,是《随意搜寻》这本书一个重要的理论起点。这是一本讲技术哲学的书,描述了在移动计算和互联网交叉口的信息与交互。

《随意搜寻》从人类的寻路简史讲起,将动物和人类在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中的导航方向,连接到21世纪的跨媒体寻路方式中。然后再通过「隐喻」为桥梁,对比人类在自然中的「寻路」与在 Web 中「寻路」的差异。最后通过描述可寻性和 Web 正在转变市场的形式,重塑市场的规则。

其中,有很多有趣的观点,比如:

从建筑环境中学到的一切内容对 Web 可用性同样适用。

在建筑学上,讲求在客人进入建筑之前,显示目的地所在区域的信息;在地图和路标上,不要显示过多条目,一般最多3条;地铁线路图之所以有效,在于其牺牲真实性,突出简洁性。相应的,在 Web 上用户并不是阅读,而是扫视。将页面分割为清晰的区域,提供多重导航,保持简洁,别让我思考。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只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中……这些管理我们思想的隐喻概念,构筑我们观察到的事物、我们对周遭的感受……我们思考的方式、我们的体验,以及我们日常生活所做的一切,都事关隐喻。

Web 是一个没有「空间」的公共场所……我们可以由此处去彼处,但是无须移动「距离」。可寻性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让我们随心所欲的在两者间概念转换。

根据六度/十九度分隔理论,人们会误认为在小世界里找东西很容易,这与真相大相径庭。不只是想要的人或文件离自己有六度/十九度之遥,而是所有人与文件都与自己有六度/十九度之遥。

正如蔡学镛在做序的时候所说,在这个一切泛滥的时代,除了人之外,公司、商品、手机应用….一切都需要 findability(可寻性)。

手机应用刷榜,为的是 findability;歌手买榜,为的是findability;网站做 SEO,为的是findability;竞价排名,为的是findability。连我们用心写 Blog,实际上也是为了findability。

未来存在于今天,只是分布的没有规则。

— 必须备注在最后的事情,

1、这本书写于2005年,不过其中很多的预言都变成了现实,包括 LBS 技术、社交软件、移动社交软件、分布式购物。

2、这本书的作者还写了另外两本书,《Web 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搜索模式》。是的,你不必惊讶,就是那个所有从事信息、交互、产品工作的人都会奉为圭臬的书的作者。

3、这是一本哲学意味很浓厚的技术书籍,很难读,但是,确实是一本值得仔细读好几遍的书。

4、很多人都说「随意」是一个很霸气的词,而「随便」则是一个很屌丝的词,你可以借此感受一下「随意搜寻」的境界

哦,对了,这本书在豆瓣的地址《随意搜寻

什么是元数据(MetaData)

在读《Web信息架构》的时候第九章讲到叙词表、受控词表和元数据。当时书中的定义很模糊,所讲的篇幅也少,就没有在意,一直也没有能完全理解。今天在读《锦绣蓝图》的时候第四章中再次提到元数据这个概念。遂多查了些资料认真的理解了一下。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 Date),关于数据的数据或者叫做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或者叫做信息的信息。
这些定义都很是抽象,我们可以把元数据简单的理解成,最小的数据单位。元数据可以为数据说明其元素或属性(名称、大小、数据类型、等),或其结构(长度、字段、数据列),或其相关数据(位于何处、如何联系、拥有者)。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使用过数码相机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每张数码照片都会存在一个EXIF信息。它就是一种用来描述数码图片的元数据。根据
EXIF标准,这些元数据包括:Image Description(图像描述、来源. 指生成图像的工具 )、Artist(作者)、Make( 生产者)、Model (型号)、….、等等。
生活中我们填写的《个人信息登记表》,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一寸照片、学历、职称等等这些就是锁定kent.zhu这个人的元数据。

通常情况下元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固有性元数据、管理性元数据、描述性元数据
固有性元数据;与事物构成有关的元数据。
管理性元数据;与事物处理方式有关的元数据。
描述性元数据;与事物本质有关的元数据。
当然,并不是说所数据总能清晰的划分在以上3类中。比如:一张由kent拍摄的大小为20K的JPG格式的印着一只小狗的圣诞卡照片。
它的固有性元数据包括:20K、JPG;管理性元数据:kent拍摄、圣诞卡;描述性元数据:狗、小狗、圣诞、照片、圣诞节、…
但是,圣诞卡则可以放在以上任何一个分类中。与事物构成有关(说明这个东东是什么)、与事物处理方式有关(说明这个东东的用途是什么)、与事物本质有关(可以直接用来描述这个东东)。

元数据之于信息架构的意义

元数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用以确保网站上各种形式的内容确实都能被查找到。比如我们常常为搜索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张美女图片犯愁,而如果一个图片网站如果信息架构足够好,我们就能凭借我们回忆到的元数据(关于武藤兰的?2000年拍摄的?)清晰的找到。
元数据之于信息架构就像是房子的砖瓦,它可以根据需要摆放成不同的信息检索系统。元数据是所有组织系统的基础,从搜索到电子商务网站上的导航系统都强烈的依赖于元数据。
前面提到,元数据实际上是为产品的可查找性(Findability)服务的。而用户在查找信息的时候不会按照机器思维去找(不会输入该照片的ID),而是直接输入关于信息的描述性信息如:“小狗 圣诞卡”。也就意味着在创建关于描述性元数据的时候要尽量的提取出任官关于这个对象所讲述的故事,这些才是人们能记住的和习惯搜索的细节。

我们会发现,机械生成的元数据常常是不靠谱的,如在UCH系统下发布日志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根据标题进行机械分析生成的一些元数据。
而充分利用手工元数据(handcrafted metadate)是提高可查找性的一个好方法。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我们见到的Tag。Tag就是一种用户自创的元数据,其特点是无层次结构、自定义。比如
这张Flickr照片下的手工元数据就为在Flickr上查找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将熟悉的问题陌生化

通过千鸟的博客知道《瞬间之美》这本书的,前几天去书店转悠正好看到这本书,本想买下的,但是一看价格还是决定算了。于是,在第三极里花了一个下午囫囵吞枣般的读完了。

最大的感觉是作者总是会将熟悉的问题陌生化,遇到问题的时候作者总是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他,然后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不断变换视角去看待同一类问题,让问题看起来陌生不至于使自己的思维陷入固定套路,这点对于一个产品人员来说,我觉得是尤其有价值的。

书中提到过一个原理叫做“环境提示”。让环境提示成为引导的线索采用字体大小和颜色双重表现方式区别链接的轻重程度)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组织中最有价值的元素。
这个原理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日本一个地铁系统的站台提示。 多数人会在坐地铁的时候看书、听音乐、打瞌睡、看美女等等,同时地铁的报站在每个站点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可以想象在一个嘈杂混乱的车厢里,听不到报站或者听错了报站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该地铁对他们的报站系统做了改进,在不同的站点到达之前会放一段不同的音乐。这段音乐对于地铁里的乘客而言就是一个环境提示,这样不同的乘客只要注意不同的音乐声就可以了。可以避免因为看美女或者听音乐而错过站的情况发生。

我们知道,情境是与用户、内容并列的信息架构的三个最基础的因素之一。设计复杂网站时,在较大的整体中提供情境特别重要。很多实体世界中的情境线索在网站上是不存在的(没有自然的路标,也没有南北之分)。因此确保网站有提供情境的线索是设计导航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

书中作者引用了这个原理把他映射到产品设计上。并以一个内部的CMS系统中如何在一列连接中把最新最重要的信息标识出来作为例子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采用不同大小的字体和颜色来对一个链接进行修饰可以直观的表述一个链接的轻重程度,且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
实际上这些方法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比如用红色链接来表示这条新闻是重要的;用黑粗体的标题来表示头版头条新闻;有的网站(浏览器)已经可以实现对用户已经点击过的链接使用颜色标出。
默认情况下没有浏览过的超链接是一种颜色,浏览过的超链接是另一种颜色。这种特征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什么是他们看过的,什么是没看过的,帮助他们回忆之前逛网站时走过的路线。在信息架构中,我们把这个叫做情景式导航。情景式导航可以支持联想学习,让你建立一种具有连接性组织的网站,使得用户和组织都受益。

当然,这部分只是我囫囵吞枣中记忆最深刻的部分,其他关于标签云的讨论、注册表单的优化、视频的引入、搜索的设计等等也都颇有见地,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最常用的产品组件。30多个故事,阐明了如何将好的设计原则运用到实际的Web应用程序界面中,使界面引人入胜,如何创造完美的瞬间,给用户以美好的体验,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