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文艺,愤青

围观与冒泡

现实中,天朝人喜欢围观。
大街上,时常会看到呼啦啦就是一圈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可能是耍猴的,可能是打架的,可能是被抢劫了在哭叫,可能是跌倒了在等救护车,可能是一对小情人在吵架,更可能的是
CCAV的一场大火…..
但是,他们仅仅限于围观。
为何围而不动呢?大抵是天朝古代传承下来的习惯“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也许是因为害怕因为救人而被倒打一耙…..

网络上,天朝人喜欢冒泡。
有事没事就会出个芙蓉姐姐,以显示自己的丑陋博得大家的笑声;有事没事出个砖家以自己的无知和自吹自擂来给大伙茶余饭后搞点乐子;有事没事来个木子美,以脱衣来赢得点击率;或者干脆出个什么公司有事没事跟别人掐一架……
他们把这个叫做营销、推广。

这2个现象应该调和一下:围观的人群里应该出几个冒泡的,对待冒泡的应该仅围观而已。
围观的人里出几个冒泡的给被耍的猴子点吃的,劝一劝打架的,帮忙追一追贼,给消防车让个道……对待冒泡的人应该仅围而不动,没有人搭理他们,他们自己就觉得没有意思了。要是觉得他们确实挺值得乐呵的,自己乐呵一下就完了。

实际上,这些网络上冒泡的,都是在制造“虚拟激动”,你一激动就会忍不住,忍不住就想骂,你一骂就会产生连带效应,一产生连带效应,因你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就出来了,他们的“虚拟激动”就成功了。
PS:虚拟激动,王三表创造的词汇,很不错。

牛年就是个火啊

1、下午4点,人事MM说:可以下班了。
5点半,下班的时候,一看,公司人没走几个,嗯,都是单身汉,过节不过节,没什么两样。一哥们跟我说,反正你回家也是泡网,在这挺好….

2、回家,给爸妈打了个电话,买菜,结果,楼下卖菜的小夫妻关门了….问旁边的店主才知道,他们俩手拉手看灯去了。
下班的时候,同事说:咱看灯去吧,我说:打死也不去,这会哪叫看灯啊,分明是去看人,还有被人挤,要是一不小心挤掉胸罩问题就大了…..

3、叫份饭吧,吃完了,没事干,找个高清看《非诚勿扰》,娘滴,外面礼花震天,没招了,把音量调到最大,然后戴上耳机,终于听清楚了。
看完非诚勿扰,我深深的觉得,征婚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4、正看着的时候,惊闻,央视的裤衩着火了 ,突然就想到那句台词“帮主,都烧焦了,留着也没用,还是切了吧….”。牛年就是火啊!

5、看完电影,去看灯的哥们回来了,一看,拎着两袋元宵。靠,这下好了,一共四袋元宵…..咬牙拼命吃,结果,还是没吃完…..

6、煮元宵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某报道说,今天月亮巨圆,遂开窗准备出去瞅瞅,推窗就一股刺鼻的火药味,我滴个神啊,这放的这么烟雾弥漫的,就算是再大的月亮,也不敢随便出来溜达给你们欣赏了啊,早给炸的魂飞魄散了…..

7、从准备煮元宵起,到吃完元宵洗完碗止,据保守估计楼下马路边上那两宝马加上他栽来的烟花还有那个看烟花的MM至少停留了1个小时了。刚才,丫突然放了个群魔乱舞,差点造成交通事故。
终于,放完了,开车带着花枝招展的MM走人,留下一地炮壳。
明天,环卫工人又是一场攻坚战……金融危机了,国家利用烟花鼓励消费,国家有没有考虑通过给环卫工人增加工资来鼓励环卫工人消费?

8、央视今年真够意思,有钱人都放烟花给市民看,人家直接来把更大的,牛年就是个火啊!

9、收到广东佛山短信,以为是祝福短信,打开一看“我刚睡着就听楼下有人喊,北京着火了,哪着火了?你没事吧”,我靠……

10、洗洗睡吧


猜想李米的猜想

他们说电影的主题是:爱一个人,你会等多久? 值得呢,一辈子不算长。 不值得呢,一秒钟也太久。 谁知道呢? 如果你一直给我写信,如果你认为遇见我是生命中最好的事之一,也许,值得。

不过,我想用2部电影的名字诠释一下《李米的猜想》:为爱《独自等待》、光荣的理想(《光荣的愤怒》)。

为爱独自等待

《独自等待》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城市电影的名字,用它,同样可以诠释《李米的猜想》。

李米、方文、裘水天甚至菲菲,他们,都在为爱独自等待。

裘水天于李米而言就是她在镜中的另一个自己。仅仅为了一句玩笑话,他愿意放了他以为知道他心中的那个香香在哪的他的人质,而且不惜与同伴反目。裘水天始终相信李米知道香香的下落,他甚至会天真的告诉李米,“我会去看她的,你告诉她我很想她”。裘水天的出场延续了王宝强一直的傻,一直的弱势,而这一切恰恰是为了反衬出这爱的力量的伟大,最终,他杀掉了那个同伙,理由仅仅是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关于他女友的消息。

李米花了4年的时间独自等待着方文,李米不愿意搬家不是因为要对方文吼一句“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而是因为她害怕她搬家了就收不到信了,他再找不到她了。她独自等待,她每天神经质的叨叨着那些数字、云里雾里的跟她的乘客聊天、把自己淹没在浓浓的烟云里,除了方文,她眼里谁都没有。当知道他们丢失了那本满是方文照片的杂志的时候,她不顾一切的顽抗,像个疯婆子,完全没有了开始被劫持时候的那种恐惧、无助。

李米四年来一直接到信,这个感觉就像在机场,有人告诉你飞机晚点了,但是永远不告诉你几点起飞,她的状态其实是很躁动,你就像永远在天上飞, 你没有一个着落点,永远不知道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这个信什么时候可以完。这儿个人到底在哪里,什么时候可以回到这里来。他就像生活在你身边,你又真的不知道他在哪……

可是,最终,他们谁都没有等到……

李米看着从她眼前掉下来的方文,整个人瘫软了下来;警官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裘水天这一辈子也别想再能见到香香了。

光荣的理想

《光荣的愤怒》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我把他变通了一下,同样可以诠释《李米的猜想》。

方文、裘水天、甚至于裘火贵,他们,都有光荣的理想。

李米和方文都没有考上大学,选择了做一名出租车司机,他们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他们自己的超市。方文因为达不到李米父母的要求不得不选择了“突然失踪”,最后竟走上了贩毒的不归路。李米在影片中的造型永远是一副瘦弱的身躯套上宽大的衬衫和牛仔裤,每天四处艰辛的奔波着,还要承受内心巨大的绝望的思念。她一个人痛苦地蜷缩在床上,她跟在挽着另一个女人的方文身后歇斯底里地哭泣…..

裘水天于方文,其实也是一面镜子,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起因惊人地相似:女方父母提出了超出自己能力的经济要求。为了爱,走上不归路。

理想是光荣的,但,当这光荣的理想照进了残酷的现实,结局只能是令人扼腕的。

因为三年没回家而不得不携毒的裘火贵自食其果,攒够了钱准备开始美好爱情的方文留给李米的只有一段DV….不过,这里,导演仍旧没有把所有的希望掐灭,裘水天依旧怀着甜美的理想,依然坚信他会见到香香。

在这个日渐异化的都市里,一些喜剧成为了悲剧。一个女人,四年,苦等一个不告而别的男人;一个少年,苦等一个离开乡村进了城市去赚钱的女友”———这在当下物质社会的语境里,有那么点童话的色彩。而这个童话色彩,并非是电影一贯制造的、白日梦般的童话,而是原本平凡的爱情行为,被变形成一种天方夜谭,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PS:认识并记住曹保平导演完全是因为他的电影《光荣的愤怒》,那是一部质感粗粝甚至粗糙但相当成功的小成本农村题材电影。剧中裘火贵的扮演者王砚辉也在《光荣的愤怒》中有优秀表现。

古惑仔也有人生

以郑伊健、陈小春等主演的古惑仔系列电影大体可以分为2个部分——古惑仔时代和后古惑仔时代。

其中,《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可以划归为古惑仔时代。这一系列的电影突出的是人在江湖,爽!虽然被人摆过道,被人砍杀过朋友、爱人、师长,但是,还是很爽。爽,是因为有义气存在,可以报仇雪恨,最后,他们还是这个地下社会的老大。

在这一时代的电影系列里,导演想展示的主题还是侠义精神。为什么《古惑仔》那么受欢迎,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的电影里没有侠义精神,缺少侠客,所以导演将诉求都转向了古代的武侠片方面。而在西方的电影里,你也绝看不到,那么多人不拿枪,光拿刀厮杀的场面。《古惑仔》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白,也可以说,是修正了一个信仰缺陷,陈浩南之辈,犹如现代的侠客,有血有肉,真正实在,当观众们发现这些侠客其实就是自己身边的小混混时,亲切之情不油然而生才怪。

但是,很遗憾,他们被曲解了,或者说他们被放大的误读了。有多少人在看完这一系列的电影之后学着其中的样子随便在学校拉几个人就搞个什么东兴帮开始有规模的逃课、斗殴?于是,有了后古惑仔时代的一系列影片出现。

《九龙冰室》、《天行者》、《再见古惑仔》等可以划归为后古惑仔时代。这一系列的电影里,从前的老大不再是老大,从前的兄弟或归隐或继续混迹或处心积虑的想出位。老大想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整个世俗早已将他们钉死,他们回头无岸。

概述这一时代的古惑仔电影,情节大体这样:老大坐完牢出来物是人非,静坐囚室参透世事,决定把自己洗白以了此残生。但是世俗的观念根本不允许他们翻案,警察不相信、想出位的小弟不相信、甚至有的时候自己都不相信。最后,小弟处心积虑的想上位,他们在世俗的逼迫下不得不选择死亡、归隐。

后时代的古惑仔电影,很多人把他看成是对古惑仔时代电影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一个弥补,们反复的在试图说明一个道理“一步踏错,无法回头,你甚至根本没有回头是岸的机会”。不论是《九龙冰室》里的委身服务生还是《天行者》里的大张起鼓地改邪归正抑或是《再见古惑仔》里的最后“替天行道”,他们,始终都失败了。

不管是古惑仔时代还是后古惑仔时代,古惑仔也有人生!只不过被导演用不一样的手法展示出来罢了。

古惑仔没有放弃讲述现实,也没有直接教唆青少年去犯罪。如果仅仅因为一部电影就对人生发生了改变,那么他电影以外的人生是什么?这部电影,给了他一个心灵寄托。这才是《古惑仔》为什么能够影响那一代青年的原因。

进了博物馆它还是一只猪


引一个关于“肥猪废墟存活36”的新闻:

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617被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刨出来时,还坚强地活着。许多市民、网友呼吁,不要把这头猪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昨日,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3008元将这头猪买下来,并给他取了小名“36娃儿”,大名“朱坚强”。樊建川打算将它一直养到自然死亡。建川博物馆还捐了1万元资助猪主人家恢复生产生活。


这只猪是幸运的,在废墟中
36天后还好好地活着;但它也是不幸的,成了“典型”,“正常的生活”从此被打扰,估计很难再睡个安稳觉了。凡事树个典型,是人类的思维,猪不一定喜欢。猪的快乐场所是农家圈舍,而不是博物馆,它的最大价值功用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餐,而不是将其供起来养尊处优供人顶礼膜拜。如果有关部门真是有钱,还是将其用于灾区民生事业,新闻媒体真要有版面,还是多宣传那些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息,多报道那些在地震中艰难地挺过来坚强地活下来的人们。


往往挖掘正面典型,是为了扶正压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一头大难不死的猪戴上高帽,搞的是啥名堂?


这头猪能在废墟中存活
36天,充其量也只能把它的故事划到“奇闻趣事”的范围,有点不可思议,确实是个奇迹。一个博物馆的馆长慧眼识“猪”,给猪以名分也就罢了,但认为“这头猪用生命记录了抗震救灾”,就有些牵强了。36天,只不过是一头猪的生存奇迹,何以和“抗震救灾”挂上了边?


据一个
资深兽医分析,朱坚强之所以能活过36天主要是因为,奇妙的半米空间、无毒的木炭、胖子经得住熬、震后几场及时雨等几个因素,这些是赞美“朱坚强”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基本前提。而且,以事实为基础,并不妨碍“朱坚强”作为“猪界英雄”的意义。在灾难面前,即使是动物,也有求生的本能,再说,“朱坚强”能够幸运存活,还与当时的空间环境、天气状况、自身伤情以及所存“食物”有关,如果没有那些木炭充饥,没有老天降雨解渴,恐怕再坚强的猪也难以活下来。一头猪,当然没有学过“珍惜生命”这样课程,也定然没有受过什么毅力意志方面的培训,它的存活,更多是出于一种本能,带有一种幸运和偶然,其中并没有多少“含金量”。而宣传媒体把动物世界的普通东西升华到如此高度,除了荒唐还能有什么?


据资料,猪的正常寿命在
20年以下。那么在“朱坚强”死后怎么处理?做成标本继续供人瞻仰凭吊?杀了卖英雄肉?还是风光大葬?不过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卖英雄肉,本山大叔小品上的那个会下蛋的公鸡最后不就是被这么炒的卖了吗。这样猪英雄在死后还能继续给博物馆创造点经济利益更加功德圆满了。


话又说回来了,这样做经过了“英雄朱坚强”本人同意了吗?我大胆的揣测一下猪意,基本上“朱坚强”应该还是更喜欢在野地里自由的撒欢,在一个槽里和其他的普通猪一起抢食吃的。在博物馆就它那么一头孤独的猪,每天虽然锦衣玉食估计除了长膘不让吃之外没什么其他的意思了。哦,对了,还有每天让万人掏钱来看它,和它合影……


在一头猪身上总结出“坚强”的品质,是纯粹的主观主义在作怪。我们可以文学化地赞美一只猪,一朵花,一棵草,却不应做过多的价值拔高。我实在无法理解,我们需要学习“朱坚强”什么震撼人心的东西呢?也许多年以后,人们说起“那年,那猪,那事”,会惊叹一头猪顽强的生命力,但同时,又因为人为的戴高帽、树典型,让这只猪成为一个笑料。猪是无辜的,真正拿肉麻当神圣的是人。


最后,请放过这只无辜的猪吧,就算进了博物馆它始终只是一只猪!

三观汉武之刘彻入东宫

我最喜欢的历史剧目前一共2部,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这2部片子我总是翻来覆去的看,从最开始的狂热崇拜逐渐到能理清其中关系再到试图分析人物命运。如今三观汉武,又有别样感受。


“七国之乱”之后,汉景帝逐渐认识到立储的重要和必要。摆在汉景帝面前的继承人主要有
3个,梁王刘武、长子刘荣、十皇子刘彘。


梁王刘武,一代枭雄,背后鼎立支持的是皇太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在皇位的继承权上,是一个很有发言权的人,她因为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不顾汉朝的帝位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刘武来继承帝位。她的想法也有依据,因为中国古代有另一种皇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皇位。但汉景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并不是梁王,他也更不想把自己的皇位拱手让给弟弟,为了封堵梁王,汉景帝迅速把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太子。


长子刘荣,嫡长子,按照汉室祖制立长立嫡,刘荣是首选储君,刘荣为人“骄纵懦弱”难成大器。在刘荣成为储君之后,因为其母亲在政治上的幼稚而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长公主。栗妃因为自己的目光短浅很不理智的拒绝了长公主的联姻请求,这样也就让长公主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也是再次因为栗妃仅仅把目光放在皇后身上和自己的政治幼稚最终导致自己的冷宫自尽。


十皇子刘彘,众皇子中最聪明伶俐和讨人喜欢的皇子。其实,一直大家都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个小家伙的身上,就连老谋深算的魏其侯窦英都在开始的时候把大把的资本投注到了刘荣身上。最后,因为梁王在储位问题上的不理智和栗妃的幼稚这个小家伙最终赢得胜利。


在这次储君之争中的人物主要有,皇太后窦氏、汉景帝、梁王刘武、长公主、栗妃、王美人、魏其侯、刘彘的舅舅田玢。


在整个人物关系网中最重要的人物在我看来是长公主。长公主在整个事件中可以说是上可直达窦太后下可通朝野上下。她是窦太后的大丫头,皇上和梁王的姐姐。她能在窦太后面前没大没小,她会常常给皇上送美女拍马屁,这样一个女人实际上在刘彻即位初也是威风八面的人物。整个事件中长公主的利益出发点是自己的女儿,她的算盘是让自己的女儿最终成为皇后。于是她在刘荣成为太子之后立刻攀亲家,但是被拒绝了。这样她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刘彘,这次她和王美人结成了统一战线。最终劝服窦太后扶刘彘入主东宫。


其次是刘彘的舅舅田玢。田玢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暗中交好梁王使者套取信息,潜水说服魏其侯,给王美人出谋划策。在刘彘入主东宫的整个过程中,田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王美人还有刘彘本身的作用也是使得刘彘最终入主东宫的一个重要因素。刘彘天生聪明伶俐,知道用“金屋藏娇”笼络长公主,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用《七发》讨景帝开心,幼年的时候就能用舅舅教的汉律理折廷尉,这些是刘彘能入主东宫的先天条件。王美人是个表面厚道处处示弱但是暗藏心机的女人。她和栗妃不同处处向人示弱,把自己和刘彘藏在暗处;她为人厚道在栗妃获罪被打入冷宫的时候还去看她;他目光远大,当长公主跟她攀亲家的时候她按奈满心的欢喜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她八面玲珑,替梁王求情而赢得窦太后的亲睐,向长公主示好让自己受各方支持。


最后,梁王刘武居功自傲、心浮气躁,栗妃目光短浅、政治上的幼稚也是成就刘彘入主东宫的一个因素。梁王刘武仗着窦太后对自己的支持居然向皇上拔剑示威,在数次抢储失败之后最终其击败换暗杀大臣,终于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也让自己离储君之位越来越远,一代枭雄最终却为一个黄口小儿做了嫁衣裳。


其实,实际上梁王和窦太后的想法只能是各自的一厢情愿,不论上长公主还是朝中大臣还是汉景帝都不可能让梁王成为储君。长公主急于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女儿出位,汉景帝当然想让自己的江山代代传承,而满朝大臣也断然不能接受这种有违宗制的立储方式。梁王为储只能是窦太后和梁王在演双簧而已。


栗妃仅仅把目光放在了薄皇后身上,她心中想的是自己的儿子是嫡长子成为储君是必然的事情,那么她的眼光就集中在了皇后之位的身上。她因此激怒了长公主,不听从魏其侯的劝告,甚至侍宠直接向汉景帝示威。这个女人太过自信、自傲最终导致太子被废,自己死于冷宫。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示弱,处处示弱、事事示弱。越是在复杂的权位斗争中越是要处处示弱,让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处处逞强者身上,最终强者都会在自相残杀中出局,而最后剩下的就是在示弱中积攒力量的那个人。

我们为什么期待王菲复出?

google一下“王菲复出”:约有782,000项符合王菲复出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41-50 (搜索用时 0.22 秒);网易娱乐频道的有位小编甚至说“假如没有“王菲复出”这则消息,不知道我们的编辑会不会为了在娱乐圈相对冷清的日子里找到够分量的头条、封面而绞尽脑汁?假如没有“王菲复出”的消息,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有一个叫做Live Nation的娱乐公司?假如没有“王菲复出”的消息,各个网站会损失多少的点击率?“王菲复出”很值钱,不是说她复出之后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仅仅是这四个字就已经很值钱了。因为这四个字可以一轮一轮地不断炒作,可以增加不少话题,可以吸引很多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关注度。”

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期待王菲复出?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下我印象中的王菲。


她是位音乐精灵,有着另类灵气的声音,只有她才能将音乐诠释的如此精到而传情;她可以翻唱当年一代歌后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
不但唱出了这首千古之词的韵律,而且就对不输当年的歌后;王菲的歌声空灵轻盈,《旋木》《笑忘书》 都为她定位于轻音乐派, 但王菲也唱摇滚 《闷》 就是一首“菲同凡响”轻摇滚,听着王菲唱摇滚,没有粗犷的重金属,也没有疯狂的朋克,取代的是王菲用“鸦片天籁”唱出的神情摇滚; 王菲的歌曲风格兼收传统与前卫的音乐营养,每首歌都有优美景色,每每跟着王菲灵空,通透的嗓音飘动时,一段旋律结束又会期待着另一段的到来,就像是期待着一场感动。


她拥有空灵的声音,率真的个性,智慧的眼睛,慵懒的表情,有时无奈,有时轻狂,有时平静,有时激扬,生命多面而精彩,混杂了后现代气质,肆无忌惮的叛逆因子,以及飘忽和颓废的真性情,令汤汤众生倾倒于她的千折百绕的旋律之间。


爱看王菲在演唱会上的表现:千变的头饰,
大块色的眼影, 水晶的泪珠, 唯美的白裙。造型惊艳,夸张,但是在她的身上看来却完美契合她的个性。 最爱看她唱歌,“王菲很安静的唱着,她进入了她自己的世界,进入了那个充满着个性,另类独特世界里所以她可以毫无顾忌的流泪……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我们为什么期待王菲复出?


1
、恐怕首先是王菲粉丝们的强烈愿望。网上曾经有过一个调查,近七成的网友表示希望王菲复出,在王菲出演央视赈灾晚会的时候,其中一名男菲迷激动得快要哭出来:“阿菲,你一定要复出,一定要复出……这个是能够理解的,自己喜欢的音乐突然间没有了,心中未免失望,当然希望这个给自己带来享受的人能继续了。


2
、王菲能拯救这个萧条的乐坛。相信王菲复出成功的人其实都抱有一个信念,王菲意味着好音乐和有个性的好歌手。于是,王菲复出的消息就意味着给这一个已然萧条许久的唱片业打了一针强心针。


3
、新一代的歌手依然没有成长起来,依然没有人能撼动她天后的地位。大家越来越习惯网络下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哈韩、哈日了,开始有人怀念曾经那个中国的音乐精灵了,开始怀念他的“菲同凡响”。


4
、王菲的人格魅力。这点相信大家都是同意的,出道多年,王菲除了靠实力打拼,自身的人格魅力也很给自己加分。她没有出过什么负面报道,私人生活上,给公众的印象始终是个敢爱敢恨的女人,虽说在个性上特立独行,但无论是旧情,还是现在的幸福婚姻生活,她给人感觉,始终是个很完美的中国女性。
时值奥运的非常时期,中国人当然更加希望能推一个具有国际品牌的艺人来给中国做广告,所以在奥运开幕式演唱者上,王菲得到了压倒半数的支持者。


BUT
BUT


如果王菲复出,是不是会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看,李亚鹏养不活自己媳妇了,要个女人出来赚奶粉钱了”,于是无数的菲迷会矛头直指李亚鹏,这个结果当然不是王菲希望看见的,更加是李亚鹏坚决不愿意出现的。传统的中国人眼里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为了家庭舍弃事业!


激流勇退,是智者的行为。王菲当初选择退隐也许是回归自我的吧,一个女人找到一个放心的归宿永远是最大的心愿。顶峰而退让自己成为经典,这样的王菲可敬可爱。


如果王菲复出,他真的能拯救这个乐坛吗?我持怀疑态度。有多少人现在还买
CD来听?在网上随便百度一下就下了整个专辑了,她的CD会有人买吗?王菲退隐这么久了,他的曲风还符合大众的口味吗?哈韩、哈日惯了的8090后们能听的惯王菲吗?这些都是个未知数……


如果王菲复出,乐坛会不会骚动?虽然大家都说希望她复出,但是真的复出他们的饭碗不就被抢了,这恐怕也是很多人担心的事情。


其实,之所以王菲复出会如此受到关注,完全是被炒的,
N次复出传闻、N次让人们望眼欲穿其实都是为了让这个娱乐圈再多些新闻罢了。如果王菲想复出,她直接说“我回来了”不就完了,还用搞的那么复杂吗?


当年的亚洲天后,给了人们无数的回忆,用自己个性,歌喉,内在美,征服了所有歌迷;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这个“天后”。仅仅是她给我们的回忆就已足够
了!巨额签约费没有唤出王菲,但赈灾晚会却“诱”得王菲再拿麦克风,这样的气节不正是我们欣赏她的地方吗?这样的天后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所以,请某些无聊的媒体们不要在炒了,就让她安静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