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汉武之刘彻入东宫

我最喜欢的历史剧目前一共2部,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这2部片子我总是翻来覆去的看,从最开始的狂热崇拜逐渐到能理清其中关系再到试图分析人物命运。如今三观汉武,又有别样感受。


“七国之乱”之后,汉景帝逐渐认识到立储的重要和必要。摆在汉景帝面前的继承人主要有
3个,梁王刘武、长子刘荣、十皇子刘彘。


梁王刘武,一代枭雄,背后鼎立支持的是皇太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在皇位的继承权上,是一个很有发言权的人,她因为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不顾汉朝的帝位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刘武来继承帝位。她的想法也有依据,因为中国古代有另一种皇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皇位。但汉景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并不是梁王,他也更不想把自己的皇位拱手让给弟弟,为了封堵梁王,汉景帝迅速把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太子。


长子刘荣,嫡长子,按照汉室祖制立长立嫡,刘荣是首选储君,刘荣为人“骄纵懦弱”难成大器。在刘荣成为储君之后,因为其母亲在政治上的幼稚而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长公主。栗妃因为自己的目光短浅很不理智的拒绝了长公主的联姻请求,这样也就让长公主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也是再次因为栗妃仅仅把目光放在皇后身上和自己的政治幼稚最终导致自己的冷宫自尽。


十皇子刘彘,众皇子中最聪明伶俐和讨人喜欢的皇子。其实,一直大家都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个小家伙的身上,就连老谋深算的魏其侯窦英都在开始的时候把大把的资本投注到了刘荣身上。最后,因为梁王在储位问题上的不理智和栗妃的幼稚这个小家伙最终赢得胜利。


在这次储君之争中的人物主要有,皇太后窦氏、汉景帝、梁王刘武、长公主、栗妃、王美人、魏其侯、刘彘的舅舅田玢。


在整个人物关系网中最重要的人物在我看来是长公主。长公主在整个事件中可以说是上可直达窦太后下可通朝野上下。她是窦太后的大丫头,皇上和梁王的姐姐。她能在窦太后面前没大没小,她会常常给皇上送美女拍马屁,这样一个女人实际上在刘彻即位初也是威风八面的人物。整个事件中长公主的利益出发点是自己的女儿,她的算盘是让自己的女儿最终成为皇后。于是她在刘荣成为太子之后立刻攀亲家,但是被拒绝了。这样她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刘彘,这次她和王美人结成了统一战线。最终劝服窦太后扶刘彘入主东宫。


其次是刘彘的舅舅田玢。田玢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他暗中交好梁王使者套取信息,潜水说服魏其侯,给王美人出谋划策。在刘彘入主东宫的整个过程中,田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王美人还有刘彘本身的作用也是使得刘彘最终入主东宫的一个重要因素。刘彘天生聪明伶俐,知道用“金屋藏娇”笼络长公主,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用《七发》讨景帝开心,幼年的时候就能用舅舅教的汉律理折廷尉,这些是刘彘能入主东宫的先天条件。王美人是个表面厚道处处示弱但是暗藏心机的女人。她和栗妃不同处处向人示弱,把自己和刘彘藏在暗处;她为人厚道在栗妃获罪被打入冷宫的时候还去看她;他目光远大,当长公主跟她攀亲家的时候她按奈满心的欢喜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她八面玲珑,替梁王求情而赢得窦太后的亲睐,向长公主示好让自己受各方支持。


最后,梁王刘武居功自傲、心浮气躁,栗妃目光短浅、政治上的幼稚也是成就刘彘入主东宫的一个因素。梁王刘武仗着窦太后对自己的支持居然向皇上拔剑示威,在数次抢储失败之后最终其击败换暗杀大臣,终于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也让自己离储君之位越来越远,一代枭雄最终却为一个黄口小儿做了嫁衣裳。


其实,实际上梁王和窦太后的想法只能是各自的一厢情愿,不论上长公主还是朝中大臣还是汉景帝都不可能让梁王成为储君。长公主急于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女儿出位,汉景帝当然想让自己的江山代代传承,而满朝大臣也断然不能接受这种有违宗制的立储方式。梁王为储只能是窦太后和梁王在演双簧而已。


栗妃仅仅把目光放在了薄皇后身上,她心中想的是自己的儿子是嫡长子成为储君是必然的事情,那么她的眼光就集中在了皇后之位的身上。她因此激怒了长公主,不听从魏其侯的劝告,甚至侍宠直接向汉景帝示威。这个女人太过自信、自傲最终导致太子被废,自己死于冷宫。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示弱,处处示弱、事事示弱。越是在复杂的权位斗争中越是要处处示弱,让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处处逞强者身上,最终强者都会在自相残杀中出局,而最后剩下的就是在示弱中积攒力量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