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aaS业务的几点感受

去年一整年都没有写什么东西,在年末的时候随手写了一篇流水账的总结。收到不少真爱粉的反馈和留言,有不少人说因为看了我写的内容,所以开始从事互联网产品设计,也有人说因为看了我的内容,所以做了相关的研究,最后获得了博士学位。

我当然知道,他们拿到这些结果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我只是一个很小的推动力,那是人家客套,所以特意反馈来感谢我。不过,看完这些反馈我还是有些小激动的,感受到了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所以我决定,这一年,重新开始写点东西。

不过,我并不能保证我能坚持多久,随缘吧。

——下面是正文,前戏不能太长——

我的职业生涯,在2017年之前是没有做过ToB的业务的,全部都是ToC的产品。

在去年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说,我得换个领域,换个完全不熟悉的事情去做,这样能让我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所以,我从C端的产品开始转移到B端的产品。搞了一年,很痛苦,不过还好,没死,觉得自己慢慢摸到了一些门道,今天就来说说感受吧。

SaaS产品的第一个特点是角色更丰富,流程链条更长

如果我们做一个面向C端的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思考直接使用者C如何跟我的系统发生交互即可。而角色的划分实际上是对一个大的角色C的多种不同人群的划分。产品直接面向最终使用者,思考路径更短。

而面向B端的产品,我们拿面向零售的SaaS业务举例,他的基本业务形态是SaaS产品服务B端商家,B端商家服务C端消费者。 那么,我们需要考虑B端商家这一层的不同角色如老板、运营、收银、财务等,我们同时还需要去考虑B端商家所服务的C端消费者。

当做一个产品的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对每个功能的设计,思考不同的角色会怎么使用以及相应的权限的设计的复杂度直接提升了。

这种业务形态的存在,也带来了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角度,谁是最终使用者、谁是最终付费者呢? 类似脑白金的产品逻辑了,应该去影响最终使用者,进而促进最终付费者付费。

SaaS产品的第二个特点是启动期更长

习惯了ToC的产品,我们常说先做一个核心的功能,放上线之后快速迭代。C端的产品显得更轻,可以用一个核心的小功能引爆,然后不断丰富。

SaaS产品则相反,商家往往眼里只有某几个他需要的功能,这是打动他的卖点,但是,商家并没有告诉你,那些其他的功能他必须要。所以,整个SaaS的产品,需要很长的启动期,这个启动期是在搭建最基础的那些功能。换句话说,SaaS产品的底座需要很牢靠,才能让卖点功能更突出。

所以做SaaS产品非常考验耐心,熬得住,潜的下去才能做的更稳固。它不是像C端产品那样可以快速获得刺激获得成就感的产品。相应的SaaS产品对产品设计师的心理素质要求也更高,更多的都是脏活累活,并且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的。

SaaS产品的第三个特点是不会有很强的网络效应

C端产品很容易具备网络效应,比如我们都用微信,你用QQ,你就会被孤立,你的社交圈子会裹胁着你开始使用微信;比如当Uber的市场份额更大,他是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司机,进而吸引更多的乘客,进而产生网络效应的。

SaaS产品不是不具备网络效应,只是它的网络效应很弱,甚至有的时候不具备。商家甲用A软件收银并不会影响商家乙用B软件收银,如果这2个软件都可以完成基础的收银工作。甚至只要A收银软件稳定和能满足他的日常需求,都可以很长时间都不去换软件,因为没必要。

不具备强网络效应的SaaS产品决定了SaaS的业务必须是全链条的服务,更加注重老用户的维护。

SaaS产品的第四个特点是销售意识

像前面说的,SaaS的产品启动期长又不具备强网络效应,那么,单纯的靠砸广告做流量的手段其实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更多的是要依靠销售去接触最终使用者和付费者。

销售从来就不是只有销售的事情,而是各个角色都需要去考虑如何销售。站在产品设计师的角度,产品的设计也需要去考虑,这个功能在设计出来之后应该怎么更好的包装给付费者,这是对设计师的商业思维逻辑的一次锻炼。

作为一个新人,这个行业比我想象的要更复杂和更深,所以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学习。上面4点总结应该有不对或者片面的地方,写在这里,算是一份笔记。几年之后,我再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