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这个角色,颇有些手艺人的意味。但是,从业者常常觉得自己是那个可以创造世界的人,往往喜欢开启上帝视角。
这就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产品似乎都喜欢搞点标新立异的事情,至少,看上去要跟现在的东西不一样的事情出来,好像这样才符合作为创造者这么一个形象定位的角色。
这常常让我想起来一句话,不要重造轮子。
维基百科上说,因为轮子自从被发明后,在使用上没有太大的缺陷,足以应付多数需求,原则上后人只需要直接应用即可,重新再发明一次轮子不但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还会分散研究者的资源,使其无法投入更有意义及价值的目标。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产品的某个模块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方案,或者有一个覆盖用户群很大的产品做了一个相对还不错的方案,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模块上浪费任何的时间去思考应该怎么创新。因为这种创新除了能稍微满足一下自己变态的创造成就感之外,没有任何收益。
做一个社交产品,登录模块直接照微信来一遍;做一个o2o产品,地址和购物车模块直接照着百度外卖/饿了么来一遍;做一个sku很少的产品的官网,对着早年的小米官网来一遍就可以了。
当你在可以使用轮子的地方使用了现有的轮子,你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应该创造轮子的地方去创造轮子。
那么,接下来就有2个重要的问题了,什么样的轮子算是好的轮子?什么时候应该创造轮子?
什么样的轮子算是好的轮子呢?我想应该有3个角度去判断,一个是它现在的使用体验是否很好,一个是它现在的受众群体是否足够大,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它是否是与你要服务的用户的属性是一致的。
作为一个支付流程,支付宝在早期有很大的受众群体,但是,支付体验并不好,有复杂的密码,支付密码,2个密码还不能一样,支付的流程也不简洁。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好的轮子,所以,微信支付做了一个新的轮子。
(详细可以看这篇旧文,及格的产品vs优秀的产品)
什么时候应该创造轮子呢?
如果你的业务跟现有的各个产品都不一样,那么,你找不到轮子,你好去创造一个轮子。即使你的业务跟现有的业务差不多,但是,你的用户群不一样,或者说你要服务的用户跟现在的大家都不一样,那么,你应该创造轮子。
但是,
不得不泼一瓢冷水,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发明新的轮子,大多数时候,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好的轮子,然后对它做一些修补优化就可以了。
也许在创造一个新的轮子之前,我们更应该先考虑一下用户,场景,以及在现有条件下是否有可以借用的轮子。先找到一个可以借用的轮子,修补这个轮子,然后再创造一个新的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