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说说常识这件事。
什么叫常识呢?在我的理解里,说出来大家都能第一时间理解,但是,一到实际情况就会被忽略的,大概就是常识了。
比如,
题图是一张关于流量获取的常识,想要便宜且精准且大量,这样的流量臣妾是一定办不到的;
再比如,
想要快,想要便宜,还要服务好,这样的专车,也一定不会存在的;
再比如,
想要设计师很快完成设计,想要高质量的设计,还给设计师很少的薪水,这样的设计师,如果有,请联系我,我愿意出三倍的价钱!
还比如,
用户都喜欢干净简单的页面;
再比如,
用户都不喜欢找,也不喜欢繁琐的操作;
再比如,
如果这个事情不能做,你要提前告诉我,我错了,你要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合适的;
尊重常识就是回归本质,而尊重常识是产品设计理念的起点。
你可以从这个起点延伸出很多理论观点,比如不是以用户为中心来设计的产品体验一定不会好;比如不符合用户基本预期的设计一定是别扭错误的;比如没有合适场景的产品功能一定是无意义的,等等。
尊重常识是如此的重要,又是如此的平常,以至于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忘记它,脱离它,做了很多看上去很美的产品出来。
在2013年的时候,我说在交易类网站,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要让用户登录呢?很多产品不理解,觉得我这是在瞎扯。
但是,这就是一个基本常识,用户来你的网站是为了买东西,登录是你给用户设置的门槛。我从来没见过你去哪个小卖部或者商场买东西,要先成为他的会员的…(当然,高端俱乐部除外)
以上说的是关于产品理念的常识,其实,「做产品」这件事本身,也有它的常识。
这个常识就是,功能的外在表现是要靠内在去驱动。类比起来就是,表皮破了可以很快修复,但是心脏坏了,人就死了。
换句话说,我们要把更多的时候花在思考产品的内在驱动,花更少的时间去处理产品的外在表现。
什么是产品的内在驱动呢?
用户是谁,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需求,解决这个需求我可以从中获益多少?
什么是产品的外在表现呢?
产品的基本流程是什么,产品需要多少个频道/类目,产品是APP还是微信公号,产品用什么颜色,产品叫什么名字?
常识就是,我们要花90%的时间去思考什么是内在,花10%的人力去实现外在表现。
我之前说,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是要先思考很久,然后才开始打开软件画图;其实,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也一样,一定是要先思考很久,然后才决定开始一个功能。
回归常识,设计如此,产品如此,商业也是如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