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没有完美情结的产品经理,往往更容易做出成功的产品来。
补充说明:
1、这里的产品,比较偏向于『互联网产品』。因为我只做过互联网产品,其他的领域不知道,也不便说。
2、这里的成功,指的是有较大的用户群,产品被用户认可,且有一定规模的收益。没有收益的产品是可耻的。
下面来完整的解释:
有一个好的点子,离做成一个好产品,相差着一万个对完美的妥协。
产品设计与艺术设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艺术设计在某些程度上是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附加影响的。
产品设计则不行,用户的习惯、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容量、成本的控制等等无疑都在破坏你早期对产品完美的想法。
而完美的另外一个副产品则是,很容易陷入到细节没完没了的追求。当你深陷细节,就可能很迅速的忘记了全局,最终将产品设计变成了艺术设计。
我举个例子也许更容易理解这个,当你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其他人在你的眼里都可以被忽略,你的眼中只有他的美好。这种情况跟产品设计中陷入到细节的追逐类似。
那,一个没有完美情节的产品经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1、挑出核心,并牢牢抓住。
一个产品,只有一个核心,不然就容易出问题。这个核心一点确定,所有的功能与运营都应该围绕着他来进行
2、对不影响核心的瑕疵有足够的容忍。
Bug有的时候就像是韭菜,割完一茬还会再长出来一茬。在不断增强核心的道路上,需要对边缘的瑕疵有足够的容忍度。
3、顺手除掉瑕疵
不需要为10%的用户费太多的心思,当然,如果顺手的话,费点心思也无妨。
后续:
1、肯定有人会举乔布斯的例子反驳我
99.9%的人无法成为乔布斯。
在乔布斯的产品设计人生中,我并不认为他有完美情节,他只是有足够挑剔的审美罢了。你用过第一代iphone吗?
2、没有完美情结,不意味着没有审美
没有完美情结不是说产品设计就不追求美了。丑陋的,毫无美感的产品依旧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