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跟一个朋友聊天,我说,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一款产品,这款产品能够完整的在网络上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你。然后这款产品可以像你的情人一样懂你,知道你最喜欢吃的口味知道你最想听的曲子知道你最爱的女优知道你最喜欢的体位….
Google利用Rank将所有的网页进行分析,然后当你想要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什么是你最想要的,然后Google成了网络的霸主;后来一个叫Facebook的家伙出现了,他正利用Like将所有你喜欢的网页做整理,在不久的未来他一定会比Google更懂你。我将这个转变成为从机器到人的变化,从机器统治互联网到人统治互联网的变化。
先说3个现象:
1、地球公转的速度没有变化,但所有人自转的速度都在飙升,所以“我忒忙”成了流行语;人们在自觉和不自觉间都被“碎片化”了,所以我们所追捧的东西都越来越小,包括钱包,当然,屁股和奶子除外;我们在被碎片化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生活与气息散落在了四面八方,网络生活中的我们越来越多的变化成段正淳。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不少“强迫型”产品很出位
2、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上帝又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无数的事情做不完。当网络侵占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将生活也搬上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整个互联网势必是要“下沉”的,人们急需一个生活的互联网
3、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越来越差,但是,人们对所有事物的挑剔程度却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罗列这里有什么,人们更需要的是这里有什么是适合我的,注意,是适合而不是最好。所以,有人说搜索将去,推荐上位
矛盾就这样产生了,我是这样的享受着碎片化的生活和网络,但是我更期望你能告诉我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中哪些是适合我的;我是这样的在意消费的品质,但是我却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我是这样的深爱着网络,但是你却总是不能读懂我的心….那么,分歧终端机呢?
应该有这样一款产品,他负责对你所有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然后将网络中的你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你,他会是全世界比你还懂你自己的。当然,这里存在如下几点:
1、重点不在于对信息的收集而是在于建模分析,利用语义化的方式消化掉
2、用户甚至不需要在这里花费什么精力来提交信息,利用开放的API就可以搞定
3、隐私会是问题吗?我认为不是,只要你能够提供的是用户真正需要的,隐私的问题会被用户忽视掉
4、这是一个“养成型”的产品
之前friendfeed做过这样的事情,后来GoogleBuzz在我看来也是这个思路,不过,很遗憾,他们都挂掉了。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只是做简单的信息汇聚,但是,他们没对这些信息做过什么分析,也没能很直接传递出这些信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未来,我看好2个类型的产品:养成型的、推荐型的。养成型产品的精髓在于要有“鸦片”,推荐型产品的精髓在于要有“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