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权益的团队协作方式思考

故事1,我要的是葫芦

小D:小Q,我需要一个没有籽的葫芦,能搞定吗?
小Q:葫芦是可以搞定的,但是,没有籽的目前无法搞定,不过,搞定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
小D:都是男人,直接点,我在一周内需要,能不能搞定吧!
小Q:这个很复杂,而且目前的工艺还不具备,所以,我实现不了。
小D:好吧,我早就听腻了,我要的是葫芦而已,你跟说其他的有什么用?

故事2,放心大胆的去挑礼物吧
小Q:小D,去挑礼物吧,拣你最喜欢的拿,我付钱
小D:好啊,我喜欢那个2K的兔子
小Q:不行,我只能花20块,重新去挑吧
小D不依不饶又哭又闹,事情变得无法收场了….

故事3,我们种苦瓜吧
小M:小D,小D,隔壁种了苦瓜耶,不少人去围观了,收效不错哦,我们也搞颗来玩玩吧
小D:呃,苦瓜不适合出现在我们的园子里,而且,来我们园子的家伙们不太适应苦瓜的味道哦
小M:为神马,为神马?为神马隔壁搞苦瓜就能火呢?再说了,等我们种了他们自然就能慢慢接受了,说不定能把隔壁的人拉过来呢
小D:……

故事讲完,聪明的你一定也能看出来了,这里小D是个典型的设计师、小Q是典型的工程师、小M是典型的市场运营。是的,就是他们,上面三个故事讲的就是他们三个之间的世世代代都无法理清楚的剪不断的纠葛。

在 传统模式的团队里,市场运营人员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产品概念:谁需要某种产品,谁会购买这个产品,产品讲如何被供应和销售,其成本是多少;设计师根据产品 的卖相(视觉)和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测量,设计师更注重的是某个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它现在是什么样子;工程师则只会专心的考虑产品技术创新 方面的概念问题,以及开发的技术成本。在这样的产品研发模式下,各自独立的专业分工,不可避免的就是出现三个中心。这也是上面三个故事出现的根源。

首 先,我们必须承认上述分歧是天然存在的;其次,这种分歧实际上对产品团队是有利的,当然,这种分歧是必须要控制在工作范围内的,工作范围外的分歧必然会危 害整个产品团队的发展;第三,控制这个分歧的理念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而具体执行的家伙应该是产品经理

一般而言,解决团队的分歧会动用三种手段,分别是:权力、权利、权益。

以权力为基准的协商过程,简单说就是动用等级制度强迫别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产品相互间的矛盾,在协商中输掉权益的一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往往会需求反击的机会,最终损害整个团队的运转。

以权利为基准的协商手段是运用各种已有的标准、和观点等来解决纷争。这里往往会有输掉冲突的一方,或者必须选择一种折衷的方案。虽然协商各方的权利在设计过程中都有他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都是常规的,缺乏新意的。

以权益为基准的协商反映了与项目相关的每一个人所关心、期待和需求的事情。我们了解每个人的喜好和工作重点,找到消除障碍的权益措施,从而使所有人所有专业的权益得到兼顾。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用户的利益也被考虑到其中了!

如果我们使用一种以权益做基准的协商手段为主、适当的时候结合权利基准、不得己时小心动用权力的团队协作方式应该可以得到团队效率的最大值。

所以,在一个团队里,我们应该鼓励任何人拿下面的问题去问任何人(注意,是任何人都可以这样问,特别是产品经理最需要被这样拷问!):我们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是谁?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满足他们的什么需求?这个产品模块的市场目标是多少?我们面临多大的技术难度?

最后,四个问题的答案必须的是理性的(有数据支撑的),而不是以“XX这样说”、“我认为”、“以XX的经验来看”。正确答案的格式是:“根据我们拿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做的用户访谈说明….”、“根据市场预测并且基于我们产品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