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前期的构造过程

在上一篇,“产品设计的模糊前期”我们介绍了产品模糊前期的由来以及构建模糊前期的重要性,在这一篇里我们将介绍模糊前期的构造过程。

一个完整的模糊前期包括:识别机会、理解机会、概念化机会和实现机会。其中前三个阶段是模糊前期的主体部分,在这里各种问题和思路还很不明确。过渡性的第四个步骤把产品的开发带入了一个更具体的、可以分析的阶段。
这一过程类似于一系列按顺序排列的漏斗。先是收集并充分展示各种机会,通过对这些机会的分析和诠释把他们过滤到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机会。然后更具有目的性的对剩下的少数概念在更深层次上经过又一轮的展开、分析、诠释,并通过再一次的过滤和筛选以进入模糊前期的下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与产品机会的识别和选择。
在这一阶段里所运用的主要工具是之前我们介绍过的
S-E-T因素。我们的目标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尽可能多的产品机会,然后从中筛选出几个主要的机会,并把它们进行初步的展开以生成最后的产品故事情节。
我们必须运用最普通、日常的的用语,根据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而不是产品所要遵循的某些造型和功能标准来对产品机遇进行描述。我们所要描述的主要是产品机会缺口,而不必要具体说明该产品将如何填补这一缺口。

第二阶段:把价值机遇转化成总体的、一般性产品准则
在这一阶段必须很快明确产品的方向和预期的用户需求以证实该产品机遇的确能使用户受益,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对产品机遇的理解主要在于对产品用户的理解。
这时也将开始制作初步的产品模型。此时的模型还只限于一种积木式的水平和状态,它主要用来帮助我们初步地了解产品。最后,我们发展出一个经过细节推敲的、能抓住产品机遇的根本并集中于潜在用户的短小故事情节。
在这一阶段的最后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目标用户的行为模型以及对目标用户的需求、期望值、喜好、经济承受能力的细致了解。

第三阶段:把机会转化成产品概念
第二阶段侧重于对产品机遇的理解,而第三阶段则侧重于对产品本身的理解。对能够吸引用户的产品造型、功能特征、材料和技术有切实完整的理解。
反复制作、演示产品模型,并由核心市场、有经验的用户和专家顾问对模型进行测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方法。而其关键更在于这一过程至少有不少于三次的循环,每一次的循环中获得的用户反馈都使我们更加清楚产品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修改。
在这一阶段的结尾将形成最终的、能够迎合目标市场视觉、感觉和技术上的期望值的产品概念。

第四阶段:产品机会的实施
在这最后一个阶段里,产品概念已经细致到成为一个可工作的真正的产品。本阶段的结尾也将得到一个完整的产品造型、细致的可工作模型、产品加工计划、以及包含概预算的市场计划。
这时候公司可以决定产品是否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来实现这一产品机遇。

模糊前期也许只需要几个星期,也许需要一年。但是,企业必须意识到把整个产品项目20%~25%的精力投入到这里可以为后面的工作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一旦公司不能适当地填补某个产品机会缺口,就很难通过后续的产品来弥补因此而带来的损失,也势必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模糊前期的构造是保证企业在第一时间里成功地填补产品机会缺口的聪明的投资!

读《Creating Breakthrough Products》(创造突破性产品)